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1次 | 2024-11-30 12:14:12
JB/T 6939.2-2004 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控制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JB/T 6939.2-2004 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控制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具体提到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涉及的产品可以总结如下:检测项目:
- 电气性能测试
- 机械性能测试
- 环境适应性测试
- 安全性测试
- 控制功能测试
检测方法:
- 电气性能测试:包括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的测量,可以通过使用标准的电工仪器和设备进行。
- 机械性能测试:评估振动、噪声和其他机械应力,这通常通过专门的测量设备辅助进行。
- 环境适应性测试:包括温度、湿度和其他环境条件的模拟测试,以确保设备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
- 安全性测试:包括高压绝缘测试、漏电流测试等,以确保设备在工作中的安全性。
- 控制功能测试:验证控制器在各种模拟操作条件下的功能正确性及可靠性。
涉及产品:
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器,主要应用于没有接入公共电网的风力发电系统中,用于控制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输出电能及安全性能等。
请注意,以上是根据一般标准技术内容总结的常规测试项目和方法,具体的内容需要根据标准全文进行查看和验证。
JB/T 6939.2-2004 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控制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控制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
标准号:JB/T 6939.2-2004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2004-02-10
实施日期:2004-06-01
标准状态:现行
JB/T 6939.2-2004 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控制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的简介
本部分规定了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充电型控制器的试验条件、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风轮扫掠面积小于40平方米的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充电型控制器。JB/T6939.2-2004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JB/T6939.2-2004
JB/T 6939.2-2004 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控制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的部分内容
ICS27.18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939.2—2004
代替JB/T6939.2--1993
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控制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
Controller of off -gri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Part2:Testmethod
2004-02-10发布
200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缩路语、
试验条件
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
过电压试验
欠电压试验
超载试验.
蓄电池组电压指示功能试验
电压调整率试验
电流调整率试验.
纹波电压试验
保护试验
程序控制型控制器恒流、恒压充电试验空载损耗试验
充、放电回路的电压降试验
控制器温度补偿试验
高温试验..
噪声的测定,
振动和自由跌落试验
5.17首次教障前工作时间的测定6试验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试验用仪器、仪表及精度等级表1控制器试验记录表
表2控制器试验汇总记录表
表A.1控制器试验用仪器、仪表及其准确度等级、次
JB/T6939.2—2004
JB/T6939.2—2004
JB/T6939《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控制器》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技术条件:
第2部分:试验方法。
本部分为JB/T6939的第2部分
本部分是对JB/T6939.21993《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用控制器试验方法》的修订:修订时参考了GB17646—1998《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且安全要求》以及德国劳埃德风力发电机组认证规范等标准本部分与JB/T6939.2—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规范了试验步骤:
-重新编制了试验用原理图:
增加了交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方法的相关内容:—增加了5.8、5.9、5.10、5.11、5.15试验内容及方法:一附录A修改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负责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卿韶、郭利恒。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B/T 6939.2-—1993。
1范围
JB/T6939.2—2004
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本部分规定了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充电型控制器的试验条件、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风轮扫掠面积小于40m的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充电型控制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693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2423.1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dtIEC60068-2-1:1990)
GB/T 2423.2—2001
60068-2-2:1990)
GB/T 2423.8—1995
60068-2-32:1990)
GB/T2423.10—1995
(idt IEC 60068-2-6:t98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idtIEC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idtIEC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摄动(正弦)5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反射面上方采用包络测量表面的简易法GB/T 3768—1996
(eqv ISO 3746:1995)
JB/T6939.1—2004
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3缩略语
控制器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充电型控制器4试验条件
控制器的试验条件应符合JB/T6939.1—2004中6.1.2的规定。4.2试验中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在计量部门检验合格的有效期内。其精度等级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4.3试验用样机应符合JB/T6939.1—2004中第8章的规定,5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
5.1过电压试验
5.1.1直流输入型控制器过电压试验5.1.1.1试验参照图1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5.1.1.2试验按下述步骤进行:
a)调整直流稳压电源,将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V,的指示值)调整至额定电压值b)缓慢调整直流稳压电源,使控制器直流端逐渐上升,直至控制器过电压保护装置自动动作为止此时直流电压表Vz所指示的电压值即为控制器过电压动作电压:c)继续缓慢调整直流稳压电源,使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V的指示值)逐渐下降,直至控制过电压保护装置自动恢复为止,此时直流电压表V,所指示电压值即为控制器过电压恢复电压:1
JB/T6939.22004
稳压电源
直演辅人
一直流电压表:A,
直流电流表:S
控制器
直流电流表:Vs
开关1:Z
真流电压表:
充电回路可调电图。
d)试验重复三次,计算其算术平均值,将所测得的控制器过电压动作电压和过电压恢复电压记人记录表1。将测试结果记入记录表2。5.1.2交流输入型控制器过电压试验5.1.2.1试验参照图2所示原理图接线,控制器输人端的仪表应接在控制器内相应的接点上,控制器
三棉交流
压电话
交演人
整液单元
真流拍人
控影单元
该演验出心
直流电压表:A—-直流电流表:V-直流电压表开关1:Z
-直流电流表:S
5.1.2.2试验步骤参照5.1.1.2的规定进行。5.2欠电压试验
5.2.1直流输入型控制器欠电压试验5.2.1.1试验参照图1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5.2.1.2试验按下述步骤进行:
充电回路可课电盟,
a)调整直流稳压电源,将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V2的指示值)调整至额定电压值:b)缓慢调整直流稳压电源,使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V,的指示值)逐新下降,直至控制器欠电压保护装置自动动作为止,此时直流电压表V所指示的电压值即为控制器欠电压动作电压:c)继续缓慢调整直流稳压电源,使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V的指示值)逐渐上升,直至控制器欠电压保护装置自动恢复为止,此时直流电压表V所指示电压值即为控制器欠电压恢复电压:
d)试验重复三次,计算其算术平均值,将所测得的控制器欠电压动作电压和欠电压恢复电压记人记录表1:将测试结果记人记录表2,5.2.2交流输入型控制器欠电压试验5.2.2.1试验参照图2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5.2.2.2试验步骤参照5.2.1.2的规定进行。5.3超载试验
5.3.1控制器输入端超载试验
5.3.1.1直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1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交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2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
5.3.1.2试验按下述步骤进行:
JB/T6939.2—2004
a)调整稳压电源,将控制器直流输人端电压(V,的指示值)调整至额定电压值:b)调整充电回路负载电阻Z使充电回路负载电流为额定值:c)充电间路负载电阻Z不变,继续调整稳压电源,使控制器直流输人端电压(V,的指示值)和电流(A,的指示值)乘积读数(即控制器的输人功率)不小于控制器额定输出功率的2倍,历时5min观测控制器工作是否正常:
d)将测试结果记人记录表2。
5.3.2控制器输出端超载试验
5.3.2.1直流输入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1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交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2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
5.3.2.2试验按下述步骤进行:
a)调整稳压电源,将控制器直流输人端电压(V,的指示值)调整至额定电压值:b)调整充电回路负载电阻Z使充电负载电流为额定输出电流的1.5倍,历时5min,观测控制器工作是否正常:
c)将测试结果记人记录表2.
5.4誉电池组电压指示功能试验
5.4.1直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参照图1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交流输入型控制器试验参照图2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
5.4.2试验按下述步骤进行
a)调整稳压电源,使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V2的指示值)在正常工作电压范围内变动:b)检测控制器蓄电池组电压指示功能能否正确指示正常运行状态电压:c)将测试数据记人记录表1.将测试结果记人记录表2。5.5电压调整率试验
5.5.1直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3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交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4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控制器输人端的仪表应接在控制器内相应的接点上。电子邹萄
毯压电源
直流练人
控制器
稳压翁出
直烫输出
V直流电压表:A—直流电流表:V.直流电压表:A直流电流表:S—开关1Z充电回路可调电阻:V——直流电压表:A,——直流电流表:S—开关2:R—放电回路可调电阻。图3
5.5.2试验按下述步骤进行:
a)调整稳压电源,将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V的指示值)调整至额定电压值:b)调整放电回路负载电阻R使放电负裁电流(A的指示值)为额定值,此时测出控制器稳压输出端电压值(V的指示值),记人记录表1:3
JB/T6939.2—2004
三程交属
建压电器
交源轴人
整流单元
控获器
直流验人
电子超萄
控制单元
魏压§出
直流编出(V
V直流电压表:A直流电流表:V
-直流电压表:A
—直流电流表:S,开关1:
—直流电压表:A,
Z—充电回路可调电阻:V,—
直流电流表:S.-
开关2:R—放电回路可调电阻,c)放电回路负载R不变,继续调整稳压电源,使控制器的输出端电压(V的指示值)分别为额定电压值的+110%和一90%,测出控制器稳压输出端电压(V,的指示值),将数据记人记录表1:
α)试验进行三次,取控制器稳压输出端电压与额定状态控制器稳压输出端电压相比绝对值大的那组数据计算其算术平均值,将数据记人记录表1,将测试结果记人记录表2。电压调整率按式(1)计算:
式中:
。—电压调整率,%:
U—控制器放电回路为额定电流时稳压输出端电压,单位为V:U——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波动时稳压输出端电压,单位为V。5.6电流调整率试验
5.6.1直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3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交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4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
5.6.2试验按下述步骤进行:
a)调整稳压电源,将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V,的指示值)调整至额定电压值:b)调整放电回路负载电阻R使放电负载电流(A,的指示值)为额定值,此时测出控制器稳压输出端电压值(V,的指示值),记入记录表1:c)然后断开放电回路负裁R,使放电负载电流(A,的指示值)为零,测出此时控制器稳压输出端电压(V的指示值),将数据记人记录表1:d)试验三次,计算其算术平均值,将测试数据记人记录表1。将测试结果记人记录表2。电流调整率按式(2)计算:
式中:
Use-Us
6,——电流调整率,%:
U—控制器放电回路为额定电流时稳压输出端电压,单位为VU——控制器放电回路电流为零时稳压输出端电压,单位为V。5.7纹波电压试验
JB/T6939.2—2004
5.7.1直流输入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3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交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4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将图3和图4中的电压表V;换为交流毫伏表或电子示波器,其余设备不变。5.7.2试验按下述步骤进行
a)调整稳压电源,将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V的指示值)调整至额定电压值b)调整放电回路负裁电阻R使放电回路负载电流(As的指示值)为额定值,同时保持直流输出端电压(V的指示值)为额定电压值,此时交流毫伏表或电子示波器所测得的纹波电压即为控制器的纹波电压:
c)连续试验三次,计算其算术平均值,将测试数据记人记录表1,将测试结果记人记录表2。5.8保护试验
5.8.1稳压输出端短路保护试验
5.8.1.1直流输入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3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交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4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
5.8.1.2试验按下述步骤进行
a)调整稳压电源,将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V的指示值)调整至额定电压值b)调整放电回路负载电阻R使放电回路负载电流(A,的指示值)为额定值:c)将控制器稳压输出端短路,检测短路保护动作时间:d)连续试验五次,计算其算术乎均值,将测试数据记人记录表1,将测试结果记人记录表2。5.8.2限流保护试验
5.8.2.1直流输入型控制器试验按图1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交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2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
5.8.2.2试验按下述步骤进行:
a)调整稳压电源,将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V2的指示值)调整至额定电压值:b)调整充电回路负载电阻Zp使控制器输人电流(A,的指示值)达到设备允许的露间过电流值检测控制器限流保护动作时间:c)连续试验三次,计算其算术平均值,将测试数据记人记录表1,将测试结果记人记录表2。5.8.3自动保护型、程序控制型控制器输入、输出端反接保护试验5.8.3.1自动保护型、程序控制型控制器输入端反接保护试验5.8.3.1.1控制器试验参照图1、图2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5.8.3.1.2试验按下述步骤进行
a)调整稳压电源,将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Vz的指示值)调整至额定电压值b)调整充电回路负载电阻Z使充电负载电流(A2的指示值)为额定值:c)将控制器输人端与电源正、负极反接,观测控制器输人端正、负极反接保护措施是否起作用:d)将测试结果记人记录表2。
5.8.3.2自动保护型、程序控制型控制器输出端反接保护试验5.8.3.2.1控制器试验参照图1、图2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5.8.3.2.2试验按下述步骤进行
a)调整稳压电源,将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Vz的指示值)调整至额定电压值b)调整充电回路负载电阻Zr,使充电负载电流(Az的指示值)为额定值:c)将控制器输入端与电源正、负极正接,输出端与蓄电瓶正、负极反接,观测控制器输出端正、负极反接保护措施是否起作用:5
JB/T6939.22004
d)将测试结果记人记录表2。
5.8.4卸荷电子负载切换保护试验5.8.4.1直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3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交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4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
5.8.4.2试验按下述步骤进行:
a)调整稳压电源,将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Vz的指示值)调整至过充电电压值:b)检测卸荷电子负载开始切换保护动作时间:c)连续试验五次,计算其算术平均值,将测试数据记人记录表1,将测试结果记人记录表2。5.8.5温度控制保护试验
5.8.5.1直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1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交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2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
5.8.5.2试验按下述步骤进行
a)调整稳压电源,将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V的指示值)调整至额定电压值:b)调整充电回路负载电阻Z,使充电负载电流(As的指示值)为额定值:c)当蓄电池电解液温度达到40℃时,观测控制器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是否使充电电流减小:d)当蓄电池电解液温度达到45C时,观测控制器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是否使充电电流停止:e)将测试结果记人记录表2。
5.9程序控制型控制器恒流、恒压充电试验5.9.1程序控制型控制器流充电试验5.9.1.1直流输人程序控制型控制器试验按图1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交流输人程序控制型控制器试验按图2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
5.9.1.2试验按下述步骤进行:
a)调整稳压电源,将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V,的指示值)调整至恒流充电状态的电压值b)改变充电回路负载电阻2,检查控制器是否仍然处在恒流充电状态:c)将测试结果记人记录表2。
5.9.2程序控制型控制器恒压充电试验5.9.2.1直流输人程序控制型控制器试验按图1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交流输人程序控制型控制器试验按图2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
5.9.2.2试验按下述步骤进行:
a)调整稳压电源,将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V,的指示值)调整至恒压充电状态的电压值b)继续调高稳压电源的电压,检查控制器是否仍然处在恒压充电状态:c)将测试结果记人记录表2。
5.10空载损耗试验
5.10.1直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1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交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2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
5.10.2试验按下述步骤进行:
a)调整稳压电源,将控制器直流输出端电压(V,的指示值)调整至额定电压值:b)调整充电回路负载电阻Z使充电负载端电流(A2的指示值)为零,此时控制器的直流输人端电流(A,的指示值)即为空载损耗:c)将测试结果记人记录表1、表2。5.11充、放电回路的电压降试验5.11.1充电回路的电压降试验
5.11.1.1直流输人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1所示原理图进行接线,交流输入型控制器试验应按图2所示6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JB/T 6939.2-2004 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控制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JB/T 6939.2-2004 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控制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JB/T 6939.2-2004 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控制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