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6次 | 2024-12-02 07:40:47
JB/T 5109-2001 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规范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JB/T 5109-2001 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规范》,以下是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涉及产品的一些相关信息。 检测项目:- 材料性能检测:主要包括对金属板料的机械性能及化学成分的检测。
- 尺寸精度检测:对成品的几何尺寸及形状进行测量,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 表面质量检测:检查板料表面的光洁度、缺陷及涂层质量等。
- 弯曲角度与轮廓检测:确保加工后的弯曲角度与设计一致,整体轮廓符合要求。
检测方法通常包括:
- 视觉检查:通过目测或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来检查表面质量问题。
- 测量工具:使用卡尺、千分尺、量角器等工具对尺寸和角度进行测量。
- 硬度测试:使用硬度计测试金属板料及成品的硬度。
- 拉伸试验:利用拉伸试验机测试金属板材的拉伸性能。
- 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光谱分析仪或其他相应的化学分析仪器进行成分检测。
该设计规范适用于各种金属板料的压弯成型加工,产品主要包括:
- 建筑用金属构件
- 汽车车身板件
- 机电设备外壳
- 航空航天金属构件
- 家用电器金属零件
这些信息主要概述了《JB/T 5109-2001》标准中可能涉及的检测项目、方法及相关产品范畴,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参照标准文本细阅。
JB/T 5109-2001 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规范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规范
标准号:JB/T 5109-2001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2001-06-04
实施日期:2001-10-01
标准状态:现行
JB/T 5109-2001 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规范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所需的工艺参数和规范。JB/T5109-2001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规范JB/T5109-2001
JB/T 5109-2001 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规范的部分内容
ICS25.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109-2001
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规范
Technological design specification of bending for sheet metal2001-06-04发布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2001-10-01实施
JB/T5109—2001
本标准是对B/T5109一1991《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规范》的修订。技术内容补充修改的主要部分是:一表1、表2中部分材料牌号改用新国标标注一对不同参数采用同一个符号代表的不合理现象作了更正。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T5109—1991。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西仪集团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成、储家佑、杨铜新、郭文来。本标准于1991年7月首次发布,本次是第一次修订。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规范
Technological design specification df bnding for sheetmetal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所需的工艺参数和规范。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板料在压力机上的冷压弯成形。引用标准
JB/T5109—2001
代替JB/T5109—1991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4863—1985
GB/T 13914—1992
GB/T13915—1992
GB/T 139161992
GB/T15055—1994
3压弯件结构工艺性
3.1压弯半径
3.1.1压弯半径的标注
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冲压件尺寸公差
冲压件角度公差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压弯件尺寸标注时,应给出内圆角半径。3.1.2最小压弯半径
最小压弯半径是在保证毛坏外层纤维不发生裂纹的条件下,所能弯成的零件内圆角半径最小压弯半径只有在必要时采用,在其他情况下压弯半径应适当放大。常用材料的最小压弯半径见表1。表1
08F、08A1
10、15、Q195
20、Q215A、Q235A、09MnXtL
25、30、35、40、Q255A、10Ti、13MnTi、16ML、
16MnXIL
压弯线与轧制纹向垂直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01-0604批准压弯线与轧制纹向平行
2001-10.01实施
1Cr18Ni9
HP659-1
BZn15-20
QSh65-0.1
L3、L4
LF5、LF6、
冷作硬化
1表中t为板料厚度。
JB/T5109—2001
表1(完)
压弯线与轧制纹向垂直
压弯线与轧制纹向平行
2表中数值适用于下列条件:原材料为供货状态,90°V形校正压弯,毛坏板厚小于20mm、毛坏剪切断面的光亮带在弯角外侧。2
宽度大于3倍板厚,
3.1.3压弯半径系列
压弯件的内圆角半径优先选择系列:JB/T
5109—2001
01,02.03,05,08.10,1215.20.25,3.4.5,6,8,1012,15.20,25.30,3540,45,50,63,80,100mm。
3.2最小弯边高度
为了保证工件的压弯质量,压弯件的直边应不小于最小弯边高度。当压弯直角时(图1),最小弯边高度hm如式(1):
3.3最小孔边距
在压弯边附近有孔时,孔至压弯边的距离应不小于最小孔边距。当压弯直角时(图2),最小孔边距Imimn如式(2):
min=+2t
3.4形状和尺寸的对称性
为了保证工件的压弯质量,压弯件的形状和尺寸应尽可能对称,如图3所示,R=R2,R=R4。图2
3.5压弯处宽度
板料压弯时,变形区的截面形状发生畸变(图4),内表面的宽度bi>b,外表面的宽度b
艺切口
局部压弯边缘
压湾线
在局部压弯时,为了防止在交接处产生撕裂,可预先冲工艺孔(图6)或切槽(图7)。3
4压弯件精度
4.1压弯件尺寸公差按GB/T13914。4.2压弯件角度公差按GB/T13915。JB/T
压弯件未注形位公差按GB13916。4.3
—2001
压弯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15055。5压弯力计算
在生产中,用经验公式或经过简化的理论公式计算压弯力。自由压弯力
自由压弯力按式(3)计算:
式中:Pi一—在冲压行程结束时的自由压弯力,N;b—压弯处的板料宽度,mm;
板厚,mm;
O一—材料的强度极限,MPa;
内压弯半径,mm。
校正压弯力
校正压弯力按式(4)计算:
校正压弯力,N;
式中:P2—
L3、L4
单位校正力,MPa,其值见表2;校正部分投影面积,mm。
H62、H68、QBe2
08、10、15、20、Q195、Q215A、Q235A25、30、35、13MnTi、1QMnXL
单位校正力g值
160~180
80-100
10~120
180~210
3顶件力或压料力
顶件力或压料力按式(5)计算:式中:9
—顶件力或压料力,N;
系数,其值见表3。
5.4压力机压力的确定
5109—2001
表3系数c值
对于有压料的自由压弯按式(6)计算:P≥1.2(P+Q)
式中:P—压力机压力,N。
对于校正压弯按式(7)计算:
6压弯件展开长度计算
6.1中性层
压弯件复杂程度
板料在压弯过程中,在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存在着一个中性层(应变中性层),其长度等于毛坏原来的长度。
6.2中性层的位置
在生产中,为了便于计算,将压弯部位的中性层长度,按半径为P的圆弧长度计算,中性层的圆弧半径P按式(8)计算:
p=r+xt
式中:p中性层圆弧半径,mm;
一中性层位移系数,见表4和表5。中性层
5109-2001
V形压弯90°时中性层位移系数x值0.6
注:表中数值适用于低碳钢、90“V形校正压弯。表5
注:表中数值适用于低碳钢。
计算程序
卷圆时中性层位移系数x值
压弯件展开长度计算,
以图9为例,其计算程序如下:
a)算出直线部分长度1、:
b)根据r值,从表4中选取中性层位移系数x值;c)按式(8)求出中性层圆弧半径P;①)按式(9)计算中性层弧长13。元pa
式中:a一圆弧中心角,(°)。e)按式(10)计算压弯件展开长度L:L=l+1,+l3
求压弯件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
6.4.1当r<0.5t时,求展开长度的经验公式见附录A中表A1。6.4.2当r≥0.5t时,求展开长度的公式见附录A中表A2。6.5压弯90°的简化计算
6.5.1压弯部分的中性层弧长见附录B中表B1。6
2展开长度简化计算
5109-2001
压弯90°时(图10),展开长度可按式(11)计算:图10
L=l+1,+
式中:K—修正值,见附录B中表B2。(11)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JB/T 5109-2001 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规范》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JB/T 5109-2001 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规范》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JB/T 5109-2001 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