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JB/T 9568-2000 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及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2次  |  2024-12-05 22:17:06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JB/T 9568-2000 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及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是关于电力系统中的继电器、保护及自动装置的标准。以下是关于这个标准中提到的一些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涉及的产品的简要介绍:

检测项目:

  • 绝缘性能测试: 评估设备绝缘的有效性,确保在高电压环境中安全运行。
  • 温升试验: 确认设备在额定负载下的发热情况及其对设备性能的影响。
  • 耐压试验: 评估设备耐受高电压的能力,检测其耐压水平。
  • 机械性能测试: 检查设备的机械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确保在物理应力下的可靠性。
  • 电气性能测试: 测试设备的电气特性,如工作电压和电流。
  • 功能测试: 检查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各项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 环境试验: 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和其他环境条件下评估设备的工作性能。

检测方法:

  • 直流高压测试仪法: 用于绝缘性能和耐压能力的测试。
  • 热电偶法: 用于温升试验,以测量设备在运行中的温度变化。
  • 标准功能测试法: 运用模拟或实物测试来评估设备的功能性能。
  • 加速老化试验: 模拟高温、高湿等极端环境,以快速评估设备的环境耐受性。

涉及产品:

  • 电力系统用保护继电器,如过流继电器、欠压继电器等。
  • 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如自动重合闸、自动调压设备等。
  • 电力监测及控制装置,如保护设备的测控装置、远程监控设备。

以上所列为《JB/T 9568-2000》的核心内容简介,详尽的检测项目及方法需参考具体的标准文档和技术规范。

JB/T 9568-2000 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及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及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号:JB/T 9568-2000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2000-04-24

实施日期:2000-01-10

标准状态:现行

JB/T 9568-2000 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及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和自动装置(以下简称产品)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贮存,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供货的成套性及质量保证等。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二次回路中的有或无继电器、量度继电器、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JB/T9568-2000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及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B/T9568-2000

JB/T 9568-2000 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及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的部分内容

电缆桥架标b-t10216-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9568-2000

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及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2000-04-24 发布

国家机械工业局

2000-10-01实施

JB/T9568-2000

本标准是在ZBK45020一90《电力系统保护、自动继电器及装置通用技术条件》(以下简称原标准)的基础上修订的,本标准与原标准比较有以下重要变化:1标准名称改为“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及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2原标准表1和表2的影响量和影响因素参照GB/T14047一199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idtIEC60255—6:1988)修订。

3影响量和影响因素中环境温度的标称范围(标准极限值)按GB/T15153一1994《远动设备及系统工作条件环境条件和电源》(eqvIEC60870-2-1:1987)增加:户外有遮蔽环境-25~+55℃户外无遮蔽环境一25~+70℃。

4按照GB168361997《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安全设计的一般要求》增加产品的安全要求。5因可靠性指标及检验方法尚不成熟,取消该项要求。6在“对静态产品的附加要求”一章中,原标准中的4项抗干扰要求改为8项;增加对产品软件的要求、对保护通信接口和通信规约的要求、静模或动模试验要求、连续通电的稳定处理要求。7按照GB/T1.1-1993和GB/T1.31997规定的格式及规则,对标准文本作编辑性处理。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ZBK45020—90。本标准由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许昌继电器研究所、阿城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继电器有限公司、保定继电器广、长征电器八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王玉全、王洁民、邵晓菲、裴劲松。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及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JB/T9568-2000

代替ZBK45020-90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和自动装置(以下简称产品)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贮存,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供货的成套性及质量保证等。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二次回路中的有或无继电器、量度继电器、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对于电力系统二次回路中用的控制屏(柜、台)和保护屏(柜、台),除其中的继电器及装置应满足本标准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控制屏(柜、台)、保护屏(柜、台)的技术标准。本标准仅适用于新的产品。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423.3—1993

GB/T2423.4—1993

GB/T2900.1—1992

GB/T2900.17—1994

GB/T2900.49—1994

GB4208-1993

GB4943—1990

GB/T5169.5—1997

GB/T7261—

GB/T9969.1—1988

GB/T14436—1993

GB/T14598.3-1993

GB16836—1997

JB/T7828—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eqvIEC60068—2—3:198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eqvIEC60068—2—30:1980)电工术语基本术语(neqIEC60050)电工术语电气继电器

电工术语电力系统保护(eqvIEC60050—448)外壳防护等级(IP标志)(eqvIEC60529:1989)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物设备)的安全(idtIEC60950:1991)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针焰试验(idtIEC60695-2—2:1991)量度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电气继电器的绝缘试验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安全设计的一般要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包装及贮运技术条件国家机械工业局2000-04-24批准2000-10-01实施

3定义

JB/T9568-2000

本标准使用的术语采用GB/T2900.1、GB/T2900.17和GB/T2900.49的定义。4产品分类

4.1型式及分类

由产品标准规定。

4.2型号及含义

由产品标准规定。

4.3额定参数

下面规定的额定参数均为推荐值,额定参数由产品标准规定。4.3.1额定电压

a)交流电压(有效值):36,100//3,100,220,240,220VV;b)直流辅助激励量:6,12,24,48,110,220V。4.3.2额定电流

a)交流(有效值):0.5,1,2,5,10,20,50,100A;b)直流:0.15,0.25,0.5,1,2,4,8A。4.3.3额定频率

额定频率为50,60Hz。

4.4规格

由产品标准规定。

4.5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

由产品标准规定。

4.6质量(重量)

由产品标准规定。

5技术要求

影响量和影响因素的标准基准值。5.1

影响量和影响因素的标准基准值及试验允差见表1。表1影响量和影响因素的标准基准值和试验允差影响量和影响因素

环境温度

大气压力

相对湿度

工作位置

外磁场感应强度

基准条件

86~106kPa

45%~75%

垂直安装于与地平面垂直的立面零

额定值

试验允差

±2℃

见注!

任一方向2°

任一方向不大于0.5mT

影响量和影响因素

交流电源

有或无继电器

量度继电器和装置

直流中的交流分量5)

交流中的直流分量

各电压(线电压或相电压)值

各相(对中性点)电压之间的

各相电流

各相电流与其对应的相(对中

性点)电压之间夹角

JB/T9568-2000

表1 (完)

基准条件

在试验期间当温度变化时,只要不出现凝露,此湿度范围可以超过。试验允差

畸变因数1%

畸变因数2%3),4)

有或无继电器1%

量度继电器6%5)

暂态为峰值的5%,

稳态为峰值的2%

平均值的1%

2°电角

平均值的1%

2°电角

如果继电器的性能与频率无关,试验允差可以大些。当继电器性能与频率关系大并要求高的准确度时,可2)

由产品标准规定较小的试验允差。3)

如果性能与波形关系很大,可由产品标准规定较小的试验允差。畸变因数:从非正弦周期量中减去基波所得的谐波含量的有效值与非正弦量的有效值之间的比值,它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5)直流中的交流分量定义为:Umar-UminUpC

式中:U最大瞬时电压:Ui最小瞬时电压:U一直流分量。6)在某些情况下,经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可以要求较小的试验允差。5.2影响量和影响因素的标称范围的标准极限值5.2.1环境温度的标称范围

a)户内环境从下列数值中选取:一用于静态型并对环境温度有要求的产品:0~45℃,-5~+40℃-

一10~+50(或+55)℃—用于静态型并对环境温度无要求的产品;-25~+40℃,一25~+55℃—用于机电型、整流型产品。b)户外环境从下列数值中选取:—25~+55℃———用于户外有遮蔽条件的产品;一25~+70℃——用于户外无遮蔽条件的产品。c)对环境温度有特殊要求的产品,由产品标准规定其环境温度。5.2.2频率的标称范围

频率的标称范围的极限值应从下列数值中选取:—2%~+2%,—5%~+5%,5%~+10%,-10%~+10%。2

JB/T9568-2000

5.2.3其它影响量和影响因素的标称范围其它影响量和影响因素的标称范围的极限值见表2的规定。表2影响量和影响因素的标称范围影响量和影响因素

环境温度

大气压力

相对湿度

工作位置

外磁场

输入激励电压

输入激励电流

输入激励量之间的相位角

有或无继电器输入激励量的变化范围交流电源波形

交流中的直流分量\)

直流中的交流分量2)

辅助激励量的变化范围

标称范围

80~110kPa

最湿月的月平均相对湿度为90%,同时该月的平均最低温度为25℃,并且在产品上不应出现凝露

任一方向偏离基准5°

不大于1.5mT或由产品标准规定

由产品标准规定

直流:额定值的80%~110%;

交流:额定值的85%~110%

畸变因数不大于5%

暂态:不大于峰值的10%;稳态:不大于峰值的5%不大于直流额定值的12%

直流电源额定电压110V和220V时为额定值的80%~110%,48V及以下时为额定值的90%~110%,交流电源额定电压为额定值的85%~110%1)如果交流中的直流暂态分量影响显著,即影响达到与准确度等级指数相同或更高的数量级时,制造厂应给出进行校正的条件及其影响。

2)同表1注5)

5.3对使用场所的其它要求

5.3.1使用场所不应有超过本标准规定的振动和冲击。5.3.2使用场所不应有火灾、爆炸危险的介质,不应有腐蚀、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导电介质,不应充满水蒸汽及有严重的霉菌。

5.3.3户内产品的使用场所应有防御雨、雪、风、沙的设施。5.4环境温度极端范围的极限值

产品环境温度极端范围的极限值为一25℃和+70℃。在运输、贮存条件下,不施加激励量的产品应能耐受此范围内的温度而不出现不可逆变化的损坏。注:对于不能耐受此条件的产品,制造厂应给出其它的最大范围。5.5有或无继电器的工作特性

5.5.1动作值和返回值

几种基本类型的有或无继电器推荐的动作值和返回值列于表3中。表3中没有规定或有特殊要求4

JB/T9568-2000

的有或无继电器的动作值和返回值应由产品标准规定。表3几种有或无继电器的动作值和返回值产品类型

出口跳闸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

电压型

电流型

时间继电器

信号继电器

5.5.2保持值

电压型

电流型

动作值

≤0.7 U.

≤0.7 U,

返回值

≥5% U

一般型:≥5%U:保

持型、延时型:≥3%U。

≥5% I

≥5% Un

≥2% Un

≥2% In

动作值

电压保持值应不大于0.7倍额定电压,电流保持值应不大于0.8倍额定电流。5.5.3温度影响

返回值

≥15% U

≥5% U。

≥5% U,

≥15% U.

环境温度在其标称范围的极限值之间变化对动作值及返回值的影响,应由产品标准规定。5.6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工作特性5.6.1特性量的动作值

特性量的动作值应为整定值或由产品标准规定。5.6.2返回系数

5.6.2.1过量继电器或装置的返回系数不小于0.8,或由产品标准规定。5.6.2.2欠量继电器或装置的返回系数应不大于1.25,或由产品标准规定。5.6.3动作值的准确度

5.6.3.1-致性

在基准条件下动作值的一致性为10次测量的最大动作值和最小动作值的代数差。对于静态产品,动作值的一致性可由5次测量确定。一致性的具体要求由产品标准规定。5.6.3.2平均误差

在基准条件下确定动作值的平均误差的绝对值应当小于或等于给定误差值:平均误差(%)_10次(或5次)测量平均值-整定值×100%整定值

按百分数表达的给定误差,一般应从下列数值中选取:0.5%,1.0%,1.5%,(2%),2.5%,(3%),5.0%,7.5%,10%注:对于某些产品,如频率继电器,给定误差也可用绝对值表示。5.6.4动作值的变差

由任一影响量或影响因素(例如温度、频率、波形等)在其标称范围的极限值之间变化而引起的动作值变差,在测试时,除了正在确定变差的那个影响量或影响因素以外,其它影响量和影响因素均应处于基准条件之下。

为了确定动作值变差,应当采用平均误差。平均误差为在同一条件下10次测量的平均值与整定值JB/T9568-2000

之差。对于静态产品,平均误差可以由5次测量确定。以百分数表达的某一影响量或影响因素在某极限值下的动作值变差为:

变差=极限条件下平均误差一基准条件下平均误差…:.(2)

5.6.4.1产品标准应规定由于某一影响量或影响因素引起的变差。按百分数表达的变差,推荐从下列数值中选取:

0.5%,1.0%,1.5%,(2%),2.5%,(3%),5.0%,7.5%,10%。5.6.4.2必要时,产品标准应规定特性量或输入激励量的有效范围。5.6.5暂态超越

如产品有要求,则由产品标准规定。5.6.6其它工作特性由产品标准规定。5.7自动装置的工作特性

5.7.1特性量的动作值及其准确度有特性量的动作值及其准确度要求的产品同量度继电器及保护装置,并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这些要求。

5.7.2其它工作特性由产品标准规定。5.8产品的时间特性

5.8.1动作时间

5.8.1.1有或无继电器的动作时间应在输入激励量的额定值或产品标准的规定下测定,产品标准应当规定其具体要求。

5.8.1.2量度继电器和装置的动作时间特性,如动作时间(速动时间、整组动作时间)、定时限、它定时限特性等及测试条件,应由产品标准规定。5.8.1.3自动装置的动作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5.8.2定时限的准确度

5.8.2.1一致性

在基准条件下,定时限的一致性为10次测量的最大延时和最小延时之差。对于静态产品,定时限的一致性可由5次测量确定。一致性的具体要求由产品标准规定。5.8.2.2平均误差

在基准条件下确定定时限的平均误差的绝对值应当小于或等于给定误差值。平均误差的计算同公式(1)。

按百分数表达的给定误差,推荐从下列数值中选取:0.5%,1.0%,1.5%,(2%),2.5%,(3%),5.0%,7.5%,10%。5.8.3定时限的变差

定时限变差的测试条件和方法与5.6.4相同。5.8.3.1具有定时限的产品,其产品标准应当规定由于某一影响量或影响因素引起的变差。按百分数表达的规定变差,推荐从下列数值中选取:0.5%,1.0%,1.5%,(2%),2.5%,(3%),5.0%,7.5%,10%。5.8.3.2必要时,产品标准应规定由于某一影响量或影响因素的变化引起定时限一致性增大的数值。6

JB/T9568-2000

5.8.4产品的其它时间特性,例如返回时间、触点回跳时间等由产品标准规定。5.9额定功率消耗

由产品标准规定。

5.10热性能要求

5.10.1最高充许温度

当周围环境温度为产品的最高标称环境温度(见5.2条)时,产品各发热零部件的最高允许温度应符合表4规定。

表4最高允许温度

材料及零、部件名称

绝缘导线、绕制的线圈及

包有绝缘材料的金属导体

与线圈相接触的零件

不与线圈相接触的零件

产品内部的其它元件(如电阻器)或材料5.10.2输入激励量的连续耐热极限值Y级绝缘

A级绝缘

E级绝缘

B级绝缘

F级绝缘

H级绝缘

C级绝缘

最高允许温度

由产品标准规定

与所接触的线圈相同

不损伤绝缘材料或其它相邻材料应符合有关元件或材料标准并不得损伤其相邻部件连续工作制产品的所有输入激励电路激励量的连续耐热极限值,对于电压输入激励电路及交流电流输入激励电路应为1.1倍额定值或由产品标准规定,对于直流电流输入激励电路由产品标准规定。对于具有两个或两入以上激励量的产品,一个输入激励量的连续耐热极限值应当在其它激励量为额定值时给出。如有特殊要求,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5.10.3输入激励量的短时耐热极限值5.10.3.1短时工作制产品的输入激励量的短时耐热极限值产品标准应当规定每个输入电路相应的输入激励量的短时耐热极限值及激励的持续时间。对于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激励量的产品,一个输入激励量的短时耐热极限值应当在其它激励量为额定值时给出。如有特殊要求,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5.10.3.2连续工作制产品的输入激励量的短时耐热极限值对于连续工作制的产品,每个输入电路应当耐受单独施加的相应的输入激励量的极限短时耐受值,其它输入激励量(如果有)应为各自的额定值。如有特殊要求,应由产品标准规定。产品标准应当规定短时耐热极限值,对于电流回路,短时极限耐受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0、20、30或40倍,但不应大于250A。对于电压回路,短时耐热极限值为额定值的1.4倍。短时耐热极限值的持续时间如下:a)电流回路1s:

b)电压回路10s。

JB/T9568-2000

产品标准还可以规定其它持续时间及相应的短时耐热极限值。5.10.3.3短时耐热极限评价

经短时耐热极限值试验后,产品应无绝缘损坏,线圈及结构零件无永久性机械变形,有关性能和绝缘要求仍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5.11激励量的动稳定极限值

5.11.1产品应耐受其标准规定的激励量的动稳定极限值的输入激励电流,其峰值至少应为输入激励量的短时耐热极限值的2.5倍,持续时间至少为额定频率的半个周波。5.11.2产品经受动稳定极限值试验后,应无绝缘损坏、线圈及结构零件无永久变形和损坏,产品的绝缘及有关性能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5.12机械要求

5.12.1机械寿命

5.12.1.1在输出电路不带负荷的情况下,量度继电器和装置应能完成10*次动作。如有特殊要求,由产品标准规定。

对于只有输出电路采用机电式继电器的装置,如果输出继电器已经过试验证明能满足机械寿命要求,产品可不作机械寿命试验。有或无继电器输出电路不带负荷的循环(动作和返回)次数由产品标准规定,但不得少于104次。5.12.1.2试验速率

由产品标准规定。每小时的循环次数一般从下列数值中选取:30,60,120,360,720,1800,3600,7200,18000,36000,72000。5.12.1.3合格判据

a)机械寿命试验过程中,产品应能可靠动作和返回;b)机械寿命试验后,量度继电器和装置的动作值和动作时间(如果有要求)的误差和一致性不应超过产品标准规定值的2倍。如有特殊要求,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有或无继电器的动作值、动作时间、返回时间(如果有)应符合产品标准规定:c)机械寿命试验后,产品绝缘不应受到损坏,产品承受的介质强度试验电压应不低于产品标准规定值的75%:

d)机械寿命试验后,产品机械性能完好,零、部件无永久性变形和损坏。5.12.2插入式产品的插拔寿命

在不施加激励量的条件下,产品断开与外部的电气连接,应能耐受200次从其壳体或插座中拔出和插入。试验后,其接插件仍应能完成其预定的功能,接触电阻应不大于接插件标准的规定值。注;如果产品的插拔结构或连接器经过试验证明能满足本条要求,则可不在产品上作插拔寿命试验。5.12.3产品整定控制器的机械寿命在不施加激励量的条件下,产品整定控制器(调整整定值的元件和器件,如电位器、插头和插座、开关等)应能耐受200次调整。在试验后,控制器仍能在规定的产品性能误差范围内完成其预定的功能。

注:如整定控制器经过试验证明能满足本条要求,则可不在产品上作整定控制器的机械寿命试验。8

5.12.4振动

JB/T9568-2000

产品标准中应规定产品耐受机械振动的能力。振动试验(正弦)分为振动响应试验和振动耐久试验两种。

5.12.4.1振动响应试验

进行振动响应试验时,应按产品标准规定对产品施加激励量。试验参数如下:a)试验的标称频率范围为10Hz~150Hz,交越频率为58Hz~60Hz;b)扫频速率为1倍频/分钟(土10%);c)不同严酷等级的试验参数列于表5中,由产品标准规定具体的严酷等级。表5振动响应试验的严酷等级

严酷等级

交越频率以下的位移幅值

0级适用于无振动要求的产品;

1级适用于正常使用条件的产品:2级适用于振动强度较高的使用条件的产品。d)合格判据

交越频率以上的加速度幅值

在每条轴线上的扫频周期数

试验期间,产品不应误动作。除产品标准另有规定外,其输出电路改变正常状态的时间不超过下列规定值时,则认为无误动作:有或无继电器为100μS;量度继电器及装置为2mS。试验不应引起掉牌或持久改变信号指示器的状态。试验后,产品不应受到机械损坏,产品性能仍应符合产品标准要求。量度继电器及装置的动作值变化不应超过规定误差值的0.5倍。5.12.4.2振动耐久试验

振动耐久试验时,产品不加激励量。试验参数及合格判据如下:a)试验的标称频率范围为10~150Hz:b)扫频速率为1倍频/分钟;

c)不同严酷等级的试验参数列于表6中,由产品标准规定具体的严酷等级;表6振动耐久试验的严酷等级

严酷等级

加速度幅值

0级适用于无振动要求的产品;

1级适用于正常使用条件和运输条件的产品;2级适用于振动强度较高的使用条件和恶劣的运输条件的产品在每条轴线上的扫频周期数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JB/T 9568-2000 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及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JB/T 9568-2000 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及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JB/T 9568-2000 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及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