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T 3974-1983 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电话传输干扰容限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21次  |  2024-12-09 21:52:23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GB/T 3974-1983 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电话传输干扰容限》,以下是标准中提到的相关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涉及的产品:

检测项目:

  • 邻道干扰
  • 远端干扰
  • 交调干扰
  • 噪声
  • 失真

检测方法:

  • 使用标准噪声源进行噪声测试,以测量系统对外部噪声的容限。
  • 利用信号产生设备进行邻道及远端干扰测量,评估信号质量。
  • 通过交调测试仪器分析交调干扰对通话质量的影响。
  • 采用失真测验设备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信号失真情况。

涉及产品:

  • 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设备
  • 相应的电话传输系统
  • 通信干线设备及其相关配件
  • 测试和测量仪器

这些检测项目和方法旨在确保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的稳定性和信号质量,避免干扰影响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

GB/T 3974-1983 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电话传输干扰容限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电话传输干扰容限

标准号:GB/T 3974-1983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83-01-02

实施日期:1984-10-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3974-1983 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电话传输干扰容限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通信网中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的电话传输干扰容限。它是该模拟微波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设备生产、电路建设与维护、技术改造的依据。本标准亦是国家通信网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系统与其它无线电系统间干扰协调的依据。GB/T3974-1983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电话传输干扰容限GB/T3974-1983

GB/T 3974-1983 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电话传输干扰容限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74—1983

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电话传输于扰容限

Telephone transmission interferenceallawances for long-distance high-capacityanaloguemicrowavecommunication systems1983-12-15发布

国家标准局

198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电话传输干扰容限

Telephone transmission interferenceallawances for long-distance high-capacityanaloguemicrowavecommunicationsystemsUDC

12:621

.391.82

GB/T3974-1983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通信网中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的电话传输干扰容限。它是该模拟微波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设备生产、电路建设与维护、技术改造的依据。本标准亦是国家通信网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系统与其他无线电系统间干扰协调的依据。1干扰的限制

国家通信网中的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系统的设计是采用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所建议的假设参考电路(见CCIR建议一392)。参考电路长度为2500公里,全长共分9个调制段,每调制段包含6个接力段。

在假设参考电路的每个调制段内,系统的各类干扰源在最高话路的零相对电平点处所产生的总干扰噪声功率,在任意月份的20%以上时间内,每分钟平均值(加重不加权)不得超过450pW。对于该系统的干扰限制分为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二部分。系统内部干扰噪声功率的总和不得超过440pW,系统外部干扰噪声功率总和不得超过10pW。2系统内部干扰源的限制

系统内部各类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噪声功率的最大允许值列于下表。同时,系统内全部干扰源所产生的总噪声功率不得超过440pW。3系统外部干扰源的限制

3.1雷达干扰

每个雷达干扰源的允许干扰噪声功率为90pW。每调制段以及全程的雷达干扰源允许干扰噪声功率均为90pW。

干扰源名称

前对背干扰

越站干扰

传播失真

组合干扰

第三线干扰

微波馈线回波干扰

中频电缆回波干扰

前对旁干扰

单额干扰

相邻波道干扰

国家标准局1983-12-15发布

每个干扰源的允许干扰噪声功率(pw)

每调制段的允许干扰噪声功率

当信号衰落至门限电平时,在接收机的解调器输入端,干扰功率电平应低于信号功率电平6dB1984-10-01实施

3.2卫星地球站干扰

GB/T3974—1983

来自卫星地球站的干扰噪声功率允许值,原则上必须包括在系统的总噪声功率允许值内。在某些情况下,该总噪声功率值可以考虑增加10%,作为卫星地球站的干扰噪声功率允许值。此时,来自卫星地球站的干扰噪声功率允许值为在2500公里假设参考电路的最高话路的零相对电平点处,在任意月份的20%以上时间内,每分钟平均值不得超过1000pW。3.3声音广播干扰

对于声音广播干扰源的限制分下述三项指标提出:可懂串音不得超过:

不可懂串音不得超过:

—73.7dBmO,;

—68.7dBmo

单频干扰噪声不得超过:一73.0dBm0。3.4电视广播干扰

电视广播干扰源的干扰噪声功率允许值,每调制段为10pW。对于工作在第二,三、四电视频道的电视发射台,发射功率为10kW时,与微波站的距离应不小于1公里,发射功率为1kW时,与微波站的距离应不小于300m。2

工作频段

波道间隔

频率稳定度

(包括不准确度)

发射带宽

(±0.1dB)

话路频偏

(均方根值)

GB/T3974—1983

附录A

微波通信设备典型发射参数

(参考件)

4GHz微波通信设备

低段3400~3800

高段3800~4200

在400MHz带宽中安排6个业务

波道,2个连络波道,业务波道容量为960路电话/彩色电视加伴音

小于2×10-5

6GHz微波通信设备

5925~6425

在500MHz带宽中安排8个业务

波道,2个连络波道,业务波道容量为1800路电话/彩色电视加4路伴音29.65

小于1×10-5

GB/T3974—1983

附录B

微波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源

(参考件)

微波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源可分为系统内部干扰源和系统外部干扰源二类。系统内部干扰即同一通信系统内部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干扰。系统外部干扰即非本通信系统或其他无线电系统所产生的干扰。

B.1系统内部干扰源

B.1.1前对旁干扰

在微波通信电路中的枢纽站(或分支站),当汇聚电路的夹角较小时,由于不同电路间天线的耦合造成前对旁干扰。干扰途径如图B1所示。设汇聚电路的数目为n,则干扰源数目为n一2。HO

B.1.2前对背干扰

枢纽站前对旁干扰

在微波通信电路的接力站,由于天线的背向发射和背向接收产生前对背于扰。于扰途径如图B2所示。干扰源的数目包括枢纽站在通信方向上的前对背干扰源数。图B2前对背干扰

B.1.3越站干扰

在采用二频制的微波通信电路中,每个接力站除了接收前站来的信号外,还可能接收到前三站来的干扰信号,后者即为越站干扰,其干扰途径如图B3所示。4

B.1.4传播失真

GB/T3974-1983

图B3越站干扰

在微波信号传播的路径上,信号的多径反射不仅造成K型衰落,同时还在微波接收机处产生传播失真噪声。此种失真在大容量通信系统中尤为明显。B.1.5组合干扰

此种干扰来源于微波通信设备中各波道射频信号间的2A一B型和A+B一C型的组合产物。B.1.6第三线干扰

在大容量微波通信系统中,由于限幅器的变换作用,在射频波道中产生第三线干扰。如图B4所示,相邻的三个射频波道,由于第二波道接收机限幅器的变换作用,使第一波道的信号干扰第三波道,同时又可能作为干扰信号返回第一波道。A站

¥范道

第主没过

B.1.7回波反射干扰

按收机

要收所

发射机

图B4第三线干扰

按暇机

接收机

在多路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微波馈线和中频电缆中的阻抗不匹配点对信号产生反射,当反射波相对于信号波的时延很大时,此时产生的噪声可按干扰噪声处理。B.1.8单频干扰

在微波通信电路中,当干扰信号是未调制信号,或已调制干扰信号与被干扰信号的载频差拍,均能产生单频干扰。单频干扰在电路中是随机出现的,多个单频干扰源不会同时落入同一话路之中,故单频干扰产生的噪声在电路全程不叠加。B.1.9相邻波道干扰

微波通信电路是多波道射频信号共用天、馈线系统。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相邻波道信号的边带相互覆盖易产生干扰。此种干扰的影响表现在使被干扰接收机镇噪电平升高,衰落余量减小。对相邻波道干扰5

GB/T3974—1983

的限制是,当信号衰落至门限电平时,要限制在接收机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号电平与于扰电平的比值。B.2系统外部干扰源

B.2.1雷达干扰

雷达干扰分二类,一为雷达辐射成分落入被干扰微波接收机的通带内所产生的千扰,一为由于混频器的非线性,落入被干扰接收机通带外的雷达基波产生的于扰。对手雷达干扰的限制是按照单频干扰限制的要求来处理的。此外,这种限制是以雷达机必须装设谐波滤波器为前提。B.2.2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干扰

在地面微波通信与卫星通信共用的频段中(例如,4GHz和6GHz频段),由于卫星通信地球站的上行线发射功率很大,下行线接收系统的灵敏度很高,如果协调不当就容易发生卫星通信地球站干扰地面微波通信系统的微波站,或地面微波站干扰卫星地球站。对于来自卫星地球站的干扰的限制是按照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的建议确定的。B.2.3声音广播干扰

此种干扰不属于微波频段的干扰源,是声音广播信号对于微波接收机中微波信号解调以后所得的基带信号的干扰。

B.2.4电视广播干扰

电视广播的某些频道频率(例如,第二、三、四频道频率)与微波接收机的中频频率(70MHz)接近,当电视广播发射台与微波站较接近时,例如,在大、中城市内,电视广播发射信号就会干扰微波机的中频信号,两种信号的差拍产物落入基带形成干扰。6

GB/T3974—1983

附录C

干扰标准的使用说明

(参考件)

本标准是以基带允许干扰噪声功率的形式对干扰源加以限定。标准中所列的允许干扰噪声功率是各类干扰源落入被干扰接收机基带中最高话路的噪声功率允许值。在本标准中对于系统内部干扰源允许干扰噪声功率的限定,是取其最低标准,凡系统特性优于本标准时,可将其富余量另行安排,但电路设计必须与系统设计相适应。

下面说明本标准所使用的噪声功率单位、射频干扰功率与基带干扰噪声功率间的转换关系。C.1噪声功率单位

pW:微微瓦,噪声功率绝对值单位。pWO:零相对电平点噪声计加权噪声功率。dBmO:零相对电平点噪声计加权噪声功率电平的dB数。C.2基带干扰噪声功率与射频干扰功率间的转换关系载频差拍

式中:

20182So

+b(dB)

被干扰接收机的基带信号与干扰噪声的功率比,以dB为单位;被干扰接收机输入端射频信号与射频干扰的功率比,以dB为单位;8o—话路测试音频偏有效值;

Afo一一信号载频与干扰载频的频率差绝对值。同频干扰时频率差Af。决定于发射机的频率稳定度。不同频率干扰时频率差△f。决定于二个载频频率之差。当频率差Af。大于被于扰接收机的基带最高频率时,则频率差Af。的取值应等于基带最高频率,载频扩散因子。

C.2.2边带差拍

C.2.2.1同频干扰

用测试音电平计算时则为

(dB)

+17(dB)

C.2.2.2不同频干扰

+a(dB)

式中:C-一干扰转换因子,它与信号、干扰的载频差△f。有关,单位为dB。转换因子与载频差Af。的关系由下图表示。

附加说明:

GB/T3974-1983

一无战加

干扰转换因子与载频差Af。的关系曲线本标准由邮电部提出,由电信传输所归口。本标准由电信传输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慧苣。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3974-1983 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电话传输干扰容限》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3974-1983 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电话传输干扰容限》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3974-1983 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电话传输干扰容限》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