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 17428-1998 通风管道的耐火试验方法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1次  |  2024-12-13 17:50:29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GB 17428-1998 通风管道的耐火试验方法》是一项涉及通风管道耐火性能的标准。以下是该标准中提到的相关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

检测项目:

  • 耐火完整性:测量管道在火灾高温条件下保持完整的能力。
  • 隔热性:评估管道在火灾条件下保持低温性的能力,以防止火势扩散。
  • 机械强度:测试管道在高温作用下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 气密性:检测在高温条件下管道连接部位是否保持密封,避免烟气泄漏。

检测方法:

  • 炉膛试验:将通风管道置于标准的耐火试验炉中,根据设定的升温曲线进行测试。
  • 温度测量:在试验过程中使用热电偶监测管道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变化。
  • 视觉检查:观察耐火试验后管道的物理破损情况和结构完整性。
  • 烟气泄漏测试:在高温下测试通风管道各接合部位的气密性,确保不出现明显的烟气泄漏。

涉及产品:

  • 金属通风管道:包括钢制、铝制等材料制成的通风管道。
  • 非金属通风管道:例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通风管道等。
  • 复合材料通风管道:由多种材料结合而成,以提升性能的通风管道。
  • 规范中规定的其他相关通风设备部分。

该标准用于评估和验证通风管道在火灾情况下的性能,为提高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提供了指导。

GB 17428-1998 通风管道的耐火试验方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通风管道的耐火试验方法

标准号:GB 17428-1998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8-07-15

实施日期:1999-06-01

标准状态:现行

GB 17428-1998 通风管道的耐火试验方法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通风管道在标准火灾条件下耐火试验的试验原理、试验条件、试验装置、试验程序、判定条件和试验报告等项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安装在空调通风系统中的各种材质的管道。本标准适用于有支管、接口或无支管、接口的通风管道。本标准适用于火焰来自管道内部的通风管道。本标准不适用于火焰来自管道外部的通风管道。排烟管道的耐火试验可以参照本标准执行。GB17428-1998通风管道的耐火试验方法GB17428-1998

GB 17428-1998 通风管道的耐火试验方法的部分内容

GB17428-1998

针对通风管道在国内各类建筑的安装、使用以及所用材质等情况,制定出本标准,以便对通风管道的耐火性能提出一一个综合性的判定条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于1985年正式颁布了国际标准ISO6944《通风管道的耐火试验》,但其内容与我国的实际安装、使用情况相差甚远。为了使本标准更符合我国国情,在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没有具体采用ISO6944,仅对其内容进行了参考。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纪祥安、解凤兰、陈迎春。本标准于1998年7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委托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318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通风管道的耐火试验方法

Fire resistance test method of ventilation ductsGB 17428-1998

本标准规定了通风管道在标准火灾条件下耐火试验的试验原理、试验条件、试验装置、试验程序、判定条件和试验报告等项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安装在空调通风系统中的各种材质的管道。本标准适用于有支管、接口或无支管、接口的通风管道。本标准适用于火焰来自管道内部的通风管道。本标准不适用于火焰来自管道外部的通风管道。排烟管道的耐火试验可以参照本标准执行。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9978—88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GB15930--1995防火阀试验方法

3试验原理

测量一定规格尺寸的试件,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的时间。4试验条件

4.1升温条件

升温条件应满足GB9978-88中3.1的规定。4.2压力条件

压力条件应满足GB9978—88中3.2的规定。4.3受火条件

试件一端开口暴露于火源,利用引风系统装置模拟烟窗效应,使烟火蔓延于试件内部。4.4其他条件

连接于试件后端的调节阀应处于关闭状态,并保证调节阀的烟气渗漏量在970~1000Nm2/h·m2标准状态下)之间。

5试验装置

5.1耐火试验炉

耐火试验炉应能满足GB15930—1995中5.5.1.1的规定。5.2温度测量系统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07-15批准1999-06-01实施

GB 17428—1998

温度测量系统应能满足GB9978--88中2.3.1的规定。5.3引风机系统

引风机系统包括引风机、进气阀、调节阀以及连接管道。5.4缝隙测量仪

缝隙测量仪由不锈钢棒制成,有直径为$6mm和$25mm两种规格,并配以绝热手柄。5.5测量仪表的精确度

测量系统应达到以下精确度:

温度:炉温土15℃

其他:士5℃

压力:士5Pa

时间:±10 s

缝隙测量仪:±0.5mm

6试件要求

6.1尺寸 

试件截面尺寸应和工程实际使用的管道截面尺寸相同,当试件尺寸不能确定时,应试验最短边与最长边之比为1:4的试件,且其长边为1m或接近1m。试件长度应不小于2m,其中至少应包含一个常用接口。

6.2安装

试件安装应尽可能反映实际使用情况,同时满足图1的规定。试验炉

6.3试件养护

气流方向

一接口:2一试件:3—传感器导出口34-.调节阀;5—连接管6—冷凝管;7—引风机连接管道图1试件安装示意

含有吸湿材料或可受水份影响的材料的试件,应进行干燥或养护,使其达到或接近正常使用状态。7 试验程序

7.1试件安装就位,启动引风机、调节进气阀和调节阀,使连接于试件后的调节阀的烟气渗漏量保持在700~1000Nm/hm2之间。

7.2试验炉点火,当炉内平均温度达到50℃时为试验开始时间,控制炉温使其平均温升达到GB 9978--88中 3.1的规定。

GB 174281998

7.3试验开始10min后,控制炉压在15Pa士5Pa范围内。7.4试验应按第8章的规定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7.5试验过程中试件如果出现第9章所规定的达到试件耐火极限的任种情况时,或虽未出现上述情况,但试件耐火时闻户达到1.5,试验即可终止,8观察、测量、记录

8.1炉内温度测量

炉内温度测量装置应满足5.2的要求,并应对测出的激度不超过1min记录一次。8.2炉内压力测量

炉内压力测量装置应满足5.1的要求,并应对测出的压力值不超过1mn记录一次。8.3试件完整性测量

8.3.1棉垫试验

棉垫试验按GB9978-88中5.3.6的规定进行,应记录棉垫被点燃的时间及试件上的位置。注:对金属管道可不进行棉垫试验。8.3.2缝测量

对试验过程中试件表面所出现的开口和裂缝应每隔一段时间用缝隙测量仪测量一次,时间间隔的长短由试件损坏的速度来决定,测量时应依次使用两种规格的缝隙测量仪。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记录下时间及开口或裂缝出现的位置。a)直径为6mm的缝隙测量仪能从开口或裂缝处穿透试件且可沿开口或裂缝移动150mm的距离。

b)直径为25mm的缝隙测量仪能从开口或裂缝处穿透试件。8.3.3火焰

当试件的外表面出现火焰并持续燃烧10s及10s以上,应记录火焰出现的时间及火焰出现的位置。

8.4垮塌

当试件不能保持在原有的安装位置上时,即认为试件发生跨塌,应记录下试件发生跨塌的时间。8.5其他观察事项

在试验过程中应记录下试件变形及烟情况。9判定条件

试验过程中出现下述规定中的任种情况时,表明试件已丧失耐火能力:a)试件出现火焰并持续燃烧10s及10s以上。b)按8.3.1的规定进行梯垫试验时,棉垫被点燃。c)按8.3.2的规定进行缝隙测量,试件的开口或裂缝大小达到了8.3.2中a)或b)的规定。d)垮。

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试验委托单位名称;

b)制造厂名称和产品型号规格,c)送样形式:

d)标准编号;

e)试验日期;

f)试验数据;

g)观察记录;

GB17428-1998

h)试件结构简图,材质、技术数据,安装及其他有关说明;试验结论;

j)试验主持人及试验单位负责人签字,试验单位盖章。322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 17428-1998 通风管道的耐火试验方法》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 17428-1998 通风管道的耐火试验方法》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 17428-1998 通风管道的耐火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