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0次 | 2024-12-17 09:44:13
GB/T 5009.12-2003 食品中铅的测定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GB/T 5009.12-2003 食品中铅的测定》主要涉及关于食品中铅元素的检测,以下是其中提到的相关内容:
检测项目:食品中铅含量的测定。
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食品中的铅含量进行测定。
利用示差脉冲极谱法进行铅含量的分析。
各类食品及其制品,包括但不限于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
饮料及其相关产品。
调味品和其他食品添加剂。
这些方法用以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符合国家对食品质量的严格要求。
GB/T 5009.12-2003 食品中铅的测定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食品中铅的测定
标准号:GB/T 5009.12-2003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2003-08-11
实施日期:2004-01-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5009.12-2003 食品中铅的测定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铅的测定。本方法检出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5μg/kg;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固体试样为5μg/kg,液体试样为1μg/kg;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0.1mg/kg;比色法为0.25mg/kg;单扫描极谱法为0.085mg/kg。GB/T5009.12-2003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2-2003
GB/T 5009.12-2003 食品中铅的测定的部分内容
ICS67.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009.12—2003
代替GB/T5009.12—1996
食品中铅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leadinfoods
2003-08-1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4-01-01实施
本标准代替GB/T5009.12—1996《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本标准与GB/T5009.12—1996相比主要修改如下:修改了标准的中文名称,标准中文名称改为《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2—2003
按照GB/T20001.4一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对原标准的结构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氧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作为第二法,单扫描极谱法作为第五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第一法由上海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吉林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本标准第二法由北京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四川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参加起草。本标准第三法由山西省卫生防疫站、湖南省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本标准第四法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本标准第五法由四川省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福州市卫生防疫站、攀枝花市卫生防疫站参加起草。
本标准第二法主要起草人:闫军、杨惠芬、强卫国、毛红。本标准第五法主要起草人:向仕学、汤晓勤、韩宏伟、卢明章、李文最。本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于1996年第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87
GB/T5009.12—2003
铅是一种具有蓄积性的有害元素,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食品法典委员会(CAC)1993年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建议每人每周允许摄人量(PTWI)为25μg/kg·bw),以人体重60kg计,即每人每日允许摄入量为214μg。为了控制人体铅的摄人量,在食品监督领域中列为重要监测项目。GB14935一1994《食品中铅限量卫生标准》中规定,铅的允许限量为乳类(鲜)≤0.05mg/kg:蛋类、蔬菜、水果≤0.2mg/kg。现行国家标准GB/T5009.12中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二硫腺比色法的灵敏度均达不到该卫生标准的要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灵敏度高,但该仪器价格昂贵,对基体复杂试样的测定产生严重的干扰,常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带来影响。本次修订提出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的铅,以补充现行国家标准方法,该法灵敏度高·使用国产仪器,易推广应用。
1范围
食品中铅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2—2003
本方法检出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为5ug/kg: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固体试样为5μg/kg,液体试样为1g/kgt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为0.1mg/kg;比色法为0.25mg/kg;单扫描极谱法为0.085mg/kg。
第一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2原理
试样经灰化或酸消解后,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电热原子化后吸收283.3nm共振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其吸收值与铅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3试剂
3.1硝酸。
3.2过硫酸铵。
3.3过氧化氢(30%)。
3.4高氯酸。
硝酸(1+1):取50mL硝酸慢慢加入50mL水中。3.5
3.6硝酸(0.5mol/L):取3.2mL硝酸加人50mL水中,稀释至100mL硝酸(1mol/L):取6.4mL硝酸加人50mL水中,稀释至100mL。3.7
磷酸铵溶液(20g/L):称取2.0g磷酸铵,以水溶解稀释至100mL。3.8
混合酸:硝酸+高氯酸(4+1)。取4份硝酸与1份高氯酸混合。3.9
铅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1.000g金属铅(99.99%),分次加少量硝酸(1+1),加热溶解,总量不3.10
超过37mL,移入1000mL容量瓶,加水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每毫升含1.0mg铅。铅标准使用液:每次吸取铅标准储备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硝酸(0.5mol/L)或硝酸3.11
(1mol/L)至刻度。如此经多次稀释成每毫升含10.0,20.0,40.0,60.0,80.0ng铅的标准使用液。4仪器
所用玻璃仪器均需以硝酸(1+5)浸泡过夜,用水反复冲洗,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附石墨炉及铅空心阴极灯)。4.1
马弗炉。
干燥恒温箱。
压力消解器、压力消解罐或压力溶弹。4.6
可调式电热板、可调式电炉。
5分析步骤
5.1试样预处理
5.1.1在采样和制备过程中,应注意不使试样污染。89
GB/T5009.12-—2003
5.1.2粮食,豆类去杂物后,磨碎,过20目筛,储于塑料瓶中,保存备用。5.1.3蔬菜、水果、鱼类、肉类及蛋类等水分含量高的鲜样,用食品加工机或匀浆机打成匀浆,储于塑料瓶中,保存备用。
5.2试样消解(可根据实验室条件选用以下任何一种方法消解)5.2.1压力消解罐消解法:称取1.00g~2.00g试样(干样、含脂肪高的试样<1.00g,鲜样<2.0g或按压力消解罐使用说明书称取试样)于聚四氟乙烯内罐,加硝酸2mL~4mL浸泡过夜。再加过氧化氢(30%)2mL~3mL(总量不能超过罐容积的三分之一)。盖好内盖,旋紧不锈钢外套,放人恒温干燥箱,120℃~140℃保持3h~4h,在箱内自然冷却至室温,用滴管将消化液洗人或过滤人(视消化后试样的盐分而定)10mL~25mL容量瓶中,用水少量多次洗涤罐,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作试剂空白。
5.2.2干法灰化:称取1.00g~5.00g(根据铅含量而定)试样于瓷埚中,先小火在可调式电热板上炭化至无烟,移入马弗炉500℃灰化6h~8h时,冷却。若个别试样灰化不彻底,则加1mL混合酸在可调式电炉上小火加热,反复多次直到消化完全,放冷,用硝酸(0.5mo1/L)将灰分溶解,用滴管将试样消化液洗人或过滤入(视消化后试样的盐分而定)10mL~25mL容量瓶中,用水少量多次洗涤瓷埚,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混勾备用;同时作试剂空白。5.2.3过硫酸铵灰化法:称取1.00g5.00g试样于瓷中,加2mL~4mL硝酸漫泡1h以上,先小火炭化,冷却后加2.00g~3.00g过硫酸铵盖于上面,继续炭化至不冒烟,转人马弗炉,500℃恒温2h,再升至800℃,保持20min,冷却,加2mL~3mL硝酸(1.0mol/L),用滴管将试样消化液洗人或过滤人(视消化后试样的盐分而定)10mL~25mL容量瓶中,用水少量多次洗涤瓷,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作试剂空白。5.2.4湿式消解法:称取试样1.00g~5.00g于锥形瓶或高脚烧杯中,放数粒玻璃珠,加10mL混合酸,加盖浸泡过夜,加一小漏斗电炉上消解,若变棕黑色,再加混合酸,直至冒白烟,消化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放冷用滴管将试样消化液洗人或过滤入(视消化后试样的盐分而定)10mL~25mL容量瓶中,用水少量多次洗涤锥形瓶或高脚烧杯,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混勾备用;同时作试剂空白。
5.3测定
5.3.1仪器条件:根据各自仪器性能调至最佳状态。参考条件为波长283.3nm,狭缝0.2nm~1.0nm,灯电流5mA~7mA,干燥温度120℃,20s;灰化温度450℃,持续15s~20s,原子化温度1700℃~2300℃,持续4s~5s,背景校正为氛灯或塞曼效应。5.3.2标准曲线绘制:吸取上面配制的铅标准使用液10.020.0,40.0,60.0,80.0ng/mL(或μg/L)各10L,注人石题炉,测得其吸光值并求得吸光值与浓度关系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5.3.3试样测定:分别吸取样液和试剂空白液各10μL,注入石墨炉,测得其吸光值,代入标准系列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求得样液中铅含量。5.3.4基体改进剂的使用:对有干扰试样,则注入适量的基体改进剂磷酸二氢铵溶液(20g/1)一般为5μL或与试样同量消除干扰。绘制铅标准曲线时也要加人与试样测定时等量的基体改进剂磷酸二氢铵溶液。
6结果计算
试样中铅含量按式(1)进行计算。X(C-C.)xVx1000
mx1000
式中:
X-—试样中铅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或微克每升(μg/kg或μg/L);Ci—测定样液中铅含量,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C。空白液中铅含量,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V一—试样消化液定量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m——试样质量或体积,单位为克或毫升(g或mL)。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精密度
GB/T5009.12—2003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第二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8原理
试样经酸热消化后,在酸性介质中,试样中的铅与硼氢化钠(NaBH.)或硼氢化钾(KBH,)反应生成挥发性铅的氢化物(PbH,)。以氩气为载气,将氢化物导人电热石英原子化器中原子化,在特制铅空心阴极灯照射下,基态铅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在去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其荧光强度与铅含量成正比,根据标准系列进行定量。9试剂
9.1硝酸+高氯酸(4+1)混合酸:分别量取硝酸400mL,高氯酸100mL,混匀。9.2盐酸溶液(1+1):量取250mL盐酸倒人250mL水中,混匀。9.3草酸溶液(10g/L):称取1.0g草酸,加人溶解至100mL,混匀。9.4铁氰化钾[K,Fe(CN)。]溶液(100g/L):称取10.0g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混匀。9.5氢氧化钠溶液(2g/L):称取2.0g氢氧化钠,溶于1L水中,混勾。9.6硼氢化钠[NaBH]溶液(10g/L):称取5.0g硼氢化钠溶于500mL氢氧化钠溶液(2g/L)中,混匀,用前现配。
9.7铅标准储备液(1.0mg/mL)\。9.8铅标准应用液(1.0μg/mL):精确吸取铅标准储备液(1.0mg/mL),逐级稀释至1.0μg/mL。10仪器
10.1双道原于荧光光度计或同类仪器。10.2计算机系统及编码铅空心阴极灯。10.3电热板。
11分析步骤
11.1试样消化
湿消解:称取固体试样0.20g~2.00g,液体试样2.00g(或mL)~10.00g(或mL),置于50mL~100mL消化容器中(锥形瓶),然后加人硝酸十高氯酸(4+1)混合酸5mL~10mL摇勾浸泡,放置过夜。次日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消解,至消化液呈淡黄色或无色(如消解过程色泽较深,稍冷补加少量硝酸,1)铅标准储备液(1.0mg/mL)是由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提供的产品。给出这一信息是为了方便本标准的使用者,并不表示对该产品的认可。如果其他产品能有相同的效果,则可使用这些等效的产品。91
GB/T5009.12—2003
继续消解),稍冷加入20mL水再继续加热赶酸,至消解液0.5mL~1.0mL止,冷却后用少量水转入25mL容量瓶中,并加人盐酸(1+1)0.5mL,草酸溶液(10g/L)0.5mL,摇匀,再加人铁氰化钾(100g/L)1.0mL,用水准确稀释定容至25mL,摇匀,放置30min后测定。同时做试剂空白。11.2标准系列制备
取25mL的容量瓶7支,依次准确加人铅标准应用液(1.00μg/mL)0.00.0.1250.25、0.50.0.75、1.00、1.25mL(各相当于铅浓度0.0、5.0、10.0、20.0.30.0、40.0,50.0ng/mL)用少量水稀释后,加人盐酸(1+1)0.5mL草酸(10g/L)0.5mL摇勾,再加人铁氰化钾溶液(100g/L)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勾。放置30min后待测。
11.3测定
11.3.1仪器参考条件
负高压:323V,铅空心阴极灯电流:75mA;原子化器:炉温750℃~800℃,炉高:8mm,氩气流速:载气800mL/min,屏蔽气:1000mL/min加还原剂时间:7.0s:读数时间:15s;延迟时间:0.0s;测量方式:标准曲线法;读数方式:峰面积,进样体积:2.0mL。11.3.2浓度测盘方式
设定好仪器的最佳条件,逐步将炉温升至所需温度,稳定10min~20min后开始测量,连续用标准系列的零管进样,待读数稳定之后,转人标准系列的测量,绘制标准曲线,转人试样测量,分别测定试样空白和试样消化液,每测不同的试样前都应清洗进样器,试样测定结果按式(2)计算。11.3.3仪器自动计算结果测量方式设定好仪器的最佳条件,在试样参数画面,输人以下参数:试样质量或体积(g或mL),稀释体积(mL),并选择结果的浓度单位,逐步将炉温升至所需温度,稳定后测量,连续用标准系列的零管进样,待读数稳定后,转人标准系列测量,绘制标准曲线,在转人试样测量之前,先进人空白值测量状态,用试样空白消化液进样,让仪器取其均值作为扣除的空白值。随后即可依次测定试样溶液,测定完毕后,选择“打印报告”即可将测定结果自动打印。12结果计算
试样中铅含量按式(2)进行计算。(c-c) × VX1 000
m×1000×1000
式中:
X-一试样中铅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或毫克每升(mg/kg或mg/L);c试样消化液测定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Co——试剂空白液测定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m一试样质量或体积,单位为克或毫升(g或mL);V——试样消化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3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第三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4原理
·(2)
试样经处理后,铅离子在一定pH条件下与DDTC形成络合物,经4-甲基戊酮-2萃取分离,导入原92
GB/T5009.12—2003
子吸收光谱仪中,火焰原子化后,吸收283.3nm共振线,其吸收量与铅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15试剂
15.1硝酸-高氮酸(4+1)。
15.2硫酸铵溶液(300g/L):称取30.0g硫酸铵【(NH,),SO.J,用水溶解并加水至100mL。15.3柠檬酸铵溶液(250g/L):称取25.0g柠檬酸铵,用水溶解并加水至100mL。15.4溴百里酚蓝水溶液(1g/L))。15.5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溶液(50g/L):称取5g二乙基二硫代氨氮基甲酸钠,用水溶解并加水至100mL。
15.6氨水(1+1)。
15.74-甲基戊酮-2(MIBK)。
15.8铅标准溶液:操作同3.10和3.11。配制标准使用液为10μg/mL铅。16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附火焰原子化器,其余同4.2、4.3、4.4和4.5。17分析步骤
17.1试样处理
17.1.1饮品及酒类:取均匀试样10.0g~-20.0g于烧杯中,酒类应先在水浴上蒸去酒精,于电热板上先蒸发至一定体积后,加入硝酸-高氯酸(4十1)消化完全后,转移、定容于50mL容量瓶中。17.1.2包装材料浸泡液可直接吸取测定。17.1.3谷类:去除其中杂物及尘土,必要时除去外壳,碾碎,过20目筛,混勾。称取5.0g~10.0g,置于50mL瓷埚中,小火炭化,然后移人马弗炉中,500℃以下灰化16h后,取出埚,放冷后再加少量混合酸,小火加热,不使干润,必要时再加少许混合酸,如此反复处理,直至残渣中无炭粒,待埚稍冷,加10mL盐酸(1+11),溶解残渣并移入50mL容量瓶中,再用水反复洗涤,洗液并人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混匀备用。
取与试样相同量的混合酸和盐酸(1十11),按同一操作方法作试剂空白试验。17.1.4蔬菜、瓜果及豆类:取可食部分洗净晾干,充分切碎混匀。称取10.00g~20.00g置于瓷埚中,加1mL磷酸(1+10),小火炭化,以下按17.1.3自然后移人马弗炉中..\起依法操作。17.1.5禽、蛋、水产及乳制品:取可食部分充分混匀。称取5.00g~10.00g置于瓷中,小火炭化,以下按17.1.3自“然后移人马弗炉中”起依法操作。乳类经混匀后,量取50mL,置于瓷埚中,加磷酸(1+10),在水浴上蒸干,再加小火炭化,以下按17.1.3自“然后移人马弗炉中.”起依法操作。17.2萃取分离
视试样情况,吸取25.0mL~50.0mL上述制备的样液及试剂空白液,分别置于125mL分液漏斗中,补加水至60mL。加2mL柠檬酸铵溶液,溴百里酚蓝指示剂(3~5)滴,用氨水(1+1)调pH至溶液由黄变蓝,加硫酸铵溶液10.0mL,DDTC溶液10mL,摇勾。放置5min左右,加人10.0mLMIBK,剧烈振摇提取1min,静且分层后,弃去水层,将MIBK层放人10mL带塞刻度管中,备用。分别吸取铅标准使用液0.00,0.25,0.50,1.00,1.50,2.00mL(相当0.0,2.5,5.0,10.0,15.0.20.0g铅)于125mL分液漏斗中,以下操作与试样相同。17.3测定
17.3.1饮品、酒类及包装材料浸泡液可经萃取直接进样测定。93
GB/T5009.12—2003
17.3.2萃取液进样,可适当减小乙炔气的流量。17.3.3仪器参考条件:空心阴极灯电流8mA;共振线283.3nm;狭缝0.4nm;空气流量8L/min燃烧器高度6mm,BCD方式。
18结果计算
试样中铅的含量按式(3)进行计算。X=(G1 -0)XViX1 000
mxVs/V,×i000
式中:
X一试样中铅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或毫克每升(mg/kg或mg/L);一测定用试样液中铅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毫升(\g/mL):Ch
c试剂空白液中铅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m—试样质量或体积,单位为克或毫升(g或mL);V试样萃取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V。—试样处理液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Vs—测定用试样处理液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19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第四法二硫粽比色法
20原理
.·(3)
试样经消化后,在pH8.59.0时,铅离子与二硫踪生成红色络合物,溶于三氯甲烷。加入柠檬酸铵、氰化钾和盐酸羟胺等,防止铁、铜、锌等离子干扰,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21试剂
21.1氨水(1+1)。
21.2盐酸(1+1):量取100mL盐酸,加人100mL水中。21.3酚红指示液(1g/L):称取0.10g酚红,用少量多次乙醇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
21.4盐酸羟胺溶液(200g/L):称取20.0g盐酸羟胺,加水溶解至50mL,加2滴酚红指示液,加氨水(1+1),调pH至8.5~9.0(由黄变红,再多加2滴),用二硫-三氯甲烷溶液提取至三氯甲烷层绿色不变为止,再用三氮甲烷洗二次,弃去三氮甲烷层,水层加盐酸(1十1)酸性,加水至100mL。21.5柠檬酸铵溶液(200g/L):称取50g柠檬酸铵,溶于100mL水中,加2滴酚红指示液,加氨水(1+1),调pH至8.5~9.0,用二硫腺-三氯甲烷溶液提取数次,每次10mL20mL,至三氯甲烷层绿色不变为止,弃去三氟甲烷层,再用三氯甲烷洗二次,每次5mL,弃去三氯甲烷层,加水稀释至250mL。21.6氰化钾溶液(100g/L):称取10.0g氰化钾,用水溶解后稀释至100mL。21.7三氯甲烷:不应含氧化物。21.7.1检查方法:量取10mL三氯甲烷,加25mL新煮沸过的水,振摇3min,静置分层后,取10mL水液,加数滴碘化钾溶液(150g/L)及淀粉指示液,振摇后应不显蓝色。21.7.2处理方法:于三氮甲烷中加人十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体积的硫代硫酸钠溶液(200g/L)洗涤,94
GB/T5009.12--2003
再用水洗后加入少量无水氯化钙脱水后进行蒸馏,弃去最初及最后的十分之一馏出液,收集中间馏出液备用。
21.8淀粉指示液:称取0.5g可溶性淀粉,加5mL水搅匀后,慢慢倒入100mL沸水中,随倒随搅拌,煮沸,放冷备用,临用时配制。21.9硝酸(1+99):量取1mL硝酸,加人99mL水中。21.10二硫腺三氯甲烷溶液(0.5g/L):保存冰箱中,必要时用下述方法纯化。称取0.5g研细的二硫腺,溶于50mL三氯甲烷中,如不全溶,可用滤纸过滤于250mL分液漏斗中,用氨水(1十99)提取三次,每次100mL,将提取液用棉花过滤至500mL分液滑斗中,用盐酸(1十1)调至酸性,将沉淀出的二硫腺用三氧甲烷提取2次~3次,每次20mL,合并三氮甲烷层,用等量水洗涤二次,弃去洗涤液,在50℃水浴上蒸去三氮甲烷。精制的二硫腺置硫酸干燥器中,干燥备用。或将沉淀出的二硫用200、200、100mL三氯甲烷提取三次,合并三氯甲烷层为二硫踪溶液。21.11二硫使用液:吸取1.0mL二硫粽溶液,加三氯甲烷至10mL混匀。用1cm比色杯,以三氯甲烷调节零点,于波长510nm处测吸光度(A),用式(4)算出配制100mL二硫腺使用液(70%透光率)所需二硫踪溶液的毫升数(V)。
2112硝酸-硫酸混合液(4+1)。V=10×(2-lg70)_1.55
(4)
21.13铅标准溶液:精密称取0.1598g硝酸铅,加10mL硝酸(1+99),全部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mg铅。21.14铅标准使用液:吸取1.0mL铅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0μg铅。
22仪器
所用玻璃仪器均用硝酸(10%20%)浸泡24h以上,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分光光度计。
23分析步骤
23.1试样预处理
同5.1的操作。
23.2试样消化
23.2.1硝酸-硫酸法
23.2.1.1粮食、粉丝、粉条、豆干制品、糕点、茶叶等及其他含水分少的固体食品:称取5.00g或10.00g的粉碎试样,置于250mL~500mL定氮瓶中,先加水少许使湿润,加数粒玻璃珠、10mL~15mL硝酸,放置片刻,小火缓缓加热,待作用缓和,放冷。沿瓶壁加入5mL或10mL硫酸,再加热,至瓶中液体开始变成棕色时,不断沿瓶壁滴加硝酸至有机质分解完全。加大火力,至产生白烟,待瓶口白烟冒净后,瓶内液体再产生白烟为消化完全,该溶液应澄明无色或微带黄色,放冷。(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爆沸或爆炸)加20mL水煮沸,除去残余的硝酸至产生白烟为止,如此处理两次,放冷。将冷后的溶液移人50mL或1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定氮瓶,洗液并人容量瓶中,放冷,加水至刻度,混匀。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当于1g试样,相当加人硫酸量1mL。取与消化试样相同量的硝酸和硫酸,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23.2.1.2蔬菜、水果:称取25.00g或50.00g洗净打成匀浆的试样,置于250mL~500mL定氮瓶中,如数粒玻璃珠,10mL~15mL硝酸,以下按23.2.1.1自“放置片刻..”起依法操作,但定容后的95
GB/T5009.12—2003
溶液每10mL相当于5g试样,相当于加人硫酸1mL。23.2.1.3酱、酱油、醋、冷饮、豆腐、腐乳、酱腌菜等:称取10.00g或20.00g试样(或吸取10.0mL或20.0mL液体试样),置于250mL~500mL定氮瓶中,加数粒玻璃珠,5mL~15mL硝酸。以下按23.2.1.1自放置片刻..”起依法操作,但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当于2g或2mL试样。23.2.1.4含酒精性饮料或含二氧化碳饮料:吸取10.00mL或20.00mL试样,置于250mL~500mL定氮瓶中,加数粒玻璃珠,先用小火加热除去乙醇或二氧化碳,再加5mL10mL硝酸,混勾后,以下按23.2.1.1自“放置片刻..”起依法操作,但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当于2mL试样。23.2.1.5含糖量高的食品:称取5.00g或10.0g试样,置于250mL500mL定氮瓶中,先加少许水使湿润,加数粒玻璃珠、5mL10mL硝酸后,摇匀。缓缓加人5mL或10mL硫酸,待作用缓和停止起泡沫后,先用小火缓缓加热(糖分易炭化),不断沿瓶壁补加硝酸,待泡沫全部消失后,再加入火力,至有机质分解完全,发生白烟,溶液应澄明无色或微带黄色,放冷。以下按23.2.1.1自加20mL水煮沸”起依法操作。
23.2.1.6水产品:取可食部分试样势成匀浆,称取5.00g或10.0g(海产藻类、贝类可适当减少取样量),置于250mL~500mL定氮瓶中,加数粒玻璃珠,5mL10mL硝酸,混匀后,以下按23.2.1.1自“沿瓶壁加人5mL或10mL硫酸·…\起依法操作。23.2.2灰化法
23.2.2.1粮食及其他含水分少的食品:称取5.00g试样,置于石英或瓷埚中,加热至炭化,然后移人马弗炉中,500℃灰化3h,放冷,取出埚,加硝酸(1+1),润湿灰分,用小火蒸干,在500℃烧1h,放冷。取出埚。加1mL硝酸(1+1),加热,使灰分溶解,移人5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勾备用。23.2.2.2含水分多的食品或液体试样:称取5.00g或吸取5.00mL试样,置于蒸发皿中,先在水浴上蒸干,再按23.2.2.1自“加热至炭化....\起依法操作。23.3测定
吸取10.0mL消化后的定容溶液和同量的试剂空白液,分别置于125mL分液漏斗中,各加水至20mL。
吸取0,0.10,0.20,0.30,0.40,0.50mL铅标准使用液(相当0.0,1.0,2.0,3.0,4.0,5.0μg铅),分别置于125mL分液漏斗中,各加硝酸(1十99)至20mL。于试样消化液、试剂空白液和铅标准液中各加2.0mL柠檬酸铵溶液(200g/L),1.0mL盐酸羟胺溶液(200g/L)和2滴酚红指示液,用氨水(1+1)调至红色,再各加2.0mL氰化钾溶液(100g/L),混勾。各加5.0mL二硫腺使用液,剧烈振摇1min,静置分层后,三氯甲烷层经脱脂棉滤人1cm比色杯中,以三氯甲烷调节零点于波长510nm处测吸光度,各点减去零管吸收值后,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一元回归方程,试样与曲线比较。24结果计算
试样中铅的含量按式(5)进行计算。(m-m2)X1000
mxV2/Vix1000
式中:
X—试样中铅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或毫克每升(mg/kg或mg/L);m
测定用试样液中铅的质量,单位为微克(ug);mz---试剂空白液中铅的质量,单位为微克(μg);ms
-试样质量或体积,单位为克或毫升(g或mL):Vi——试样处理液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V.--—测定用试样处理液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96
·(5)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5精密度
GB/T5009.12—2003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第五法单扫描极谱法
26原理
试样经消解后,铅以离子形式存在。在酸性介质中,Pb2+与I-形成的PbI-络离子具有电活性,在滴汞电极上产生还原电流。峰电流与铅含量呈线性关系,以标准系列比较定量。27试剂
27.1底液:称取5.0g碘化钾,8.0g酒石酸钾钠,0.5g抗坏血酸于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水溶解后,再加入10mL盐酸,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储藏于冰箱,可保存两个月)。27.2铅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取0.1000g金属铅(含量99.99%)于烧杯中,加2mL(1+1)硝酸溶液,加热溶解,冷却后定量移入100mL容量瓶并加水至刻度,混匀(此溶液含铅为1.0mg/mL)。27.3铅标准使用溶液:临用时,吸取铅标准储备溶液1.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此溶液含铅为10.0pg/mL)。
27.4混合酸:硝酸-高氯酸(4+1)。量取80mL硝酸,加人20mL高氯酸,混匀。28仪器
所用玻璃仪器均应用10%硝酸溶液浸泡过夜,用水反复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洗干净,干燥备用。28.1极谱分析仪。
28.2带电子调节器的万用电炉。29分析步骤
29.1极谱分析参考条件
单扫描极谱法(SSP法)。选择起始电位:一350mV,终止电位:-850mV,扫描速度300mV/s,三电极,二次导数,静止时间:5s及适当量程。在峰电位一470mV处,记录铅的峰电流。29.2标准曲线绘制
准确吸取铅标准溶液0,0.05,0.10,0.200.30,0.40mL(相当于含00.5,1.0,2.0,3.0,4.0g铅)于6支10mL比色管中,加底液至10.0mL,混匀。将各管溶液依次移人电解池,置于三电极系统。按上述极谱分析参考条件下测定,分别记录铅的峰电流。以含量为横坐标,其对应的峰电流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9.3试样处理
粮食、豆类等水分含量低的试样,去杂物后磨碎过20目筛;蔬菜、水果、鱼类、肉类等水分含量高的新鲜试样,用勾浆机制成匀浆,储手塑料瓶。29.3.1试样处理(除食盐、白糖外,如粮食、豆类、糕点、茶叶、肉类等):称取1.0g~2.0g试样于50mL三角瓶中,加入10mL~20mL混合酸,加盖浸泡过夜。置带电子调节器万用电炉上的低档位加热。若消解液颜色逐渐加深,呈现棕黑色时,移开万用电炉,冷却,补加适量硝酸,继续加热消解。待溶液颜色不再加深,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并冒白烟,可高档位驱赶剩余酸液,至近于,在低档位加热得白色残渣,待测。同时作一试剂空白。29.3.2食盐、白糖:称取试样2.0g于烧杯中,待测。97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5009.12-2003 食品中铅的测定》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5009.12-2003 食品中铅的测定》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5009.12-2003 食品中铅的测定》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