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8次 | 2024-12-17 13:30:09
GB 5817-1986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GB 5817-1986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中提到的相关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检测项目:- 粉尘的浓度
- 粉尘的分散度
- 粉尘的化学性质
- 粉尘的粒径分布
- 粉尘的易爆性
- 粉尘的毒理特性
- 重力法采样
- 光散射法检测
- 化学分析法
- 分光光度法
- 电子显微镜观察
- 粒度分析仪测定
该标准适用于涉及粉尘作业的各种产品和行业,包括但不限于:
- 矿山开采行业的粉尘
- 冶金和金属加工行业的粉尘
- 建筑材料行业的粉尘
- 化学工业中的粉尘
- 农业生产中的粉尘
这些检测项目和方法帮助确定粉尘在生产作业中的危害程度,并提供适应性指导,以减少粉尘对工人健康的风险。
GB 5817-1986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标准号:GB 5817-1986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86-01-21
实施日期:1986-01-01
标准状态:现行
GB 5817-1986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的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区分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大小,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及引起化学中毒的危害性粉尘。GB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
GB 5817-1986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Classification of hazard levels due toexposure to industrial dust
UDC 628.511
.001.33
GB 5817—86
本标准适用于区分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大小,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及引起化学中毒的危害性粉尘。1基本定义
1.1生产性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1.2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
工人在有生产性粉尘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1.3工作地点
工人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1.4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性粉尘中含有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1.5接尘时间
在个工作日内实际接尘作业时间。1.6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系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吸人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1.7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
系指TJ36一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值。1.8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在工作地点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每个采样点的样品数不得少于五份,取其超标倍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2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2.1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五级:0级
I级危害
Ⅱ级危害
Ⅱ级危害
IV级危害
2.2本标准将属于具有人体致癌性粉尘的石棉尘,列人本标准中游离二氧化硅大于70%一类。2.3根据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按下表划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局1986-01-21发布
1986-11-01实施
生产粉尘中
游离二氧化硅
含量,%
>10 ~ 40
>40 ~70
GB 5817-86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工人接尘时间
肺总通气
(L/日、人)
~4000
~4000
~ 6000
~6000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GB 5817—86
附录A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法(补充件)
A.1测定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采样方法应采集工人经常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浮游尘或沉积尘样品。工厂应连续收集三天的粉尘样品,混匀后进行测定。矿山应选择在开采中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采样,同一种性质的粉尘样品不少于3份。
A.2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析法A.2.1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0.1~0.2g生产性粉尘样品,放人锥形烧瓶中(如为炭素类或有机类粉尘样品,应在800~900℃下完全灰化后进行分析。如为硫化矿物,应先加数毫克结晶硝酸铵于锥形瓶中),然后加人焦磷酸15ml,迅速加热到245~250℃,保持15min后,冷却到40~50℃,在冷却过程中,加50~80℃蒸馏水稀释到40~50ml。稀释时,面加水,一面用力搅拌混匀,然后,加水稀释至150~200ml。用无灰滤纸过滤,并用0.1N盐酸洗涤沉渣,再用热蒸馏水洗至无酸性反应为止。最后,将带有沉渣的滤纸,放人恒重的瓷埚中,在80℃的烘箱中烘干,低温炭化后,再放人800~900℃高温炉中灼烧30min,然后,放人于燥器中冷却1h,称至恒重。A.2.2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计算法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按式(1)计算:SiO,(F)=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式中,SiO,(F)
埚质量,g,
埚加沉渣质量,g
一生产性粉尘样品质量,g。
A.2.3粉尘中含有难溶杂质的处理X100
A.2.3.1当生产性粉尘样品中有难以被焦磷酸溶解的杂质时(如碳化硅、绿柱石等),需将焦磷酸处理后的样品沉渣放人铂埚中,加人1:1硫酸数滴,使沉渣湿润,然后加人40%氢氟酸5~10ml,稍加热使沉渣中游离二氧化硅溶解,继续加热蒸发至不冒白烟为止。于900℃高温下烧灼,称至恒重。A.2.3.2处理杂质后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计算法处理杂质后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按式(2)计算:SiO2(F)
式中:M2\—埚加沉渣质量,g;-经氢氟酸处理后加残渣质量,g;M3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A.3本法为基本方法。如采用X线衍射测定法或红外光谱测定法等须与本法进行核对。(2)
B.1工人接尘时间的确定
GB 5817—86
附录B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的测定法(补充件)
在生产任务正常情况下,每一接尘工种选择不少于2名有代表性的工人,按表B1的格式记录自上班开始至下班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工间休息的时间,并分别注明接尘情况。每个测定对象应连续记录3天,取3天的平均值分别表示该工种的工人在一个工作日内的总接尘累计时间、各种劳动的接尘累计时间及休息的接尘累计时间。表B1持
接尘工时记录
动作开始时间,h,min
动作内容
接尘情况
接尘累计时间,min
B.2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测定
根据表B1的记录,将各种接尘劳动时间与接尘休息时间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然后,分别采集工人在接尘休息时和从事各种接尘劳动状态时的呼出气,测量该气体体积,求出接尘休息和各种接尘劳动时的呼气量值,并换算成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体积值。然后按表B2再换算成每分钟呼气量【标准状态呼气量,L/采气时间,min],最后将各种接尘劳动时及接尘休息时的每分钟呼气量分别乘以相应的各接尘劳动的累计时间和接尘休息的累计时间,其总和即为一个工作日内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L/日·人)。表B2
接尘动作(及接尘休息)内容
一个工作日内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的测定记录呼气量,L/min
接尘累计时间
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L
L/日·人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局提出。GB5817—86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玉海,符绍昌,邹昌琪,朱惠兰,王肇滇,薛家耀。173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 5817-1986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 5817-1986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 5817-1986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上一篇:GB 5797-2003 秦川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