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23次 | 2024-12-19 15:56:17
GB/T 16827-1997 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条码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以下是标准《GB/T 16827-1997 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条码》中提到的相关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涉及的产品信息:
相关的检测项目
- 条码符号尺寸:检测条码符号的长度、高度、宽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条码颜色对比:条码与背景之间的颜色对比度是否满足可读性要求。
- 条空宽度误差:条码中条和空的宽度与标准值的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 条码校验码:检验校验码是否正确。
- 条码符号位置和布局:条码符号在载体(出版物封面等)上的位置是否符合规范。
- 条码边缘清晰度:检测条码符号边缘是否清晰,避免模糊现象。
- 条空反射率:检测条码条和空的光学反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 条码的印刷质量:包含边缘粗糙度、墨迹的均匀性等。
相关的检测方法
- 光学反射测试法:通过反射率仪器测量条和空的反光性是否符合要求。
- 条码扫描仪测试法:使用条码扫描仪设备检测条码的可读性和扫描成功率。
- 尺寸测量法:使用精密测量仪器对条码符号的各个尺寸参数进行测定。
- 对比分析法:检测条码颜色对比是否达到标准规定的对比度值。
- 位置校验法:通过模板或定位工具校验条码在载体上的具体位置。
涉及的产品
- 期刊和杂志:具有中国标准刊号(ISSN)的图书期刊、学术杂志等。
- 印刷出版物:包括报纸、年鉴、论文集等。
- 含ISSN条码的封面产品:如出版物外包装、装帧材料等。
以上内容概括了《GB/T 16827-1997》中提到的主要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涉及的产品范围。具体细节还需查阅标准的详细内容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GB/T 16827-1997 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条码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条码
标准号:GB/T 16827-1997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7-05-26
实施日期:1998-03-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6827-1997 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条码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条码的代码结构、条码符号技术要求和印刷位置。本标准适用于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的并有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的连续出版物。GB/T16827-1997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条码GB/T16827-1997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条码的代码结构、条码符号技术要求和印刷位置。本标准适用于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的并有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的连续出版物。
GB/T 16827-1997 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条码的部分内容
GB/T16827—1997
本标准采用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Intcrnational)制定的&EA.V杂志和学术期刊规范》。GB9999《中国标准刊号》国家标准,生要规定了中国标准刊号的编码结构,使在中国登记的每一种连续出版物的每--个版本都有一个唯一-的标准编码。中国标准号是由国际标准刊号(IrnternatianalStandardSerialsNumher一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网部分组成。在我国,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的连续出版物,已经接照该标准进行编码,其条码标识也得到了初步应用。为了推动中国标推刊号条码标认在我国的普及应用,如快与国际间的接轨,并考虑到我国国情,本标准采用了EAV规范中的第二种方案,即EAN专用前级码977与国际标催刊号相结合的编码方法和条码标识方案,制定了《中国标准刊号(1SSV部分)条码》国家标准。本标准可用于规范连续出版物的条码标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条码技术与自动识别技术,实现对连续出版物的零售结算、分炼、计数、借阅等过程的白动化管理,把人们从繁杂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
本标准出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毕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ISSN中国国家中心。本标唯主要起草人:韩继明.安秀敏、黄泽霞。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条码Bar code for ISSN in China standard serlals numherGB/T 16827-1997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标准门号(ISSN部分)条码的代码结构,条码符号技术要求和印刷位置。本标准适用丁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的并有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的连续出版物,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舍的条义,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9999-88中国标准刊号
GB12904—91通用商品条码
GB1290591条码系统通用术语条码符号术语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连续出版物serial publicatiuns一种具有固定不变的名称、无限期出版、通常带有卷期和年月标识的出版物。4代码结构
由15位数字纠成,其具体结构如下,主代码
前缀码
4.1主代码
4.1.1前缀码
数援码(1SSY号)
年份码
校验码
附加码
3位数字,977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International)指定给国际标准刊号(ISSN)专用的前级码。
4.1.2数揽码
7位数字X,X。X,是不含校验码的中国标准刊号的ISSN部分。4.1.3年份码
2位数字,年份码标识年份,以公历年份的最后两位数字表示。4.1.4梭验码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5-26批准1998-03-01实施
CB/T 16827-1997
校验码接 GB 12904一91 附录 A 规定的方法计算得出。4.2附加码
2位数字,表示连续出版物的系列号(即周或月份的序数)。S,S,的编码方法见表1。表 1附加码 5,S.的构成
出版周期
双周刊
半月刊
双月刊
半年刊
主代码条码符号技术要求
用出版商的序数表示(01~53)
用出版句的序数表示(01~36)
用山版周的序数表示(02.01.06~52或01、03、05--53)用出版卡月的序数表示(01~24)
用出版H份的序效表示(01~12)
用出版月份的序数表示(01~12)用出版月份的序数表示(01~12)用出版月份的序数表示(01~12)
用出版月份的序数表示(01~12)99~01
主代码条码符号表示应符合GB12904—91第5~8章的有关规定。附加码案码符号技术要求
附加码条码符号的具体结构如下起蛤符
左侧数据符
中间分隔符
注:“1\表示1个模块宽的条,\0\表示1个模块宽的空,6.2
附加码条码字符集的选择
附加码条码字符根据附加码的值选择,选择规则见表2,表2附加码条码符的选择
附加码的
在侧数据符SI
4的倍数,即00.04.0896
4的倍数+1,即 01,05,0997
1的倍数+2,即02.06.10, **98
4的倍数+3.即03,07,11--99
注,字符 A,B 按GR 12904—9I 第 6 章。6.3附加码条码符号与主代码条码符号的相对位置A
侧数指
条码字
右侧空白区
右侧数据符53
6.3.1附加码条码衍号置于主代码条码符号右侧.其条的方向与主代码系码符号条的方尚平行。GB/T 16827—1997
6.3.2附加码茶码衍号条的下端与主代码条码符号的起始符,中间分隔符、终止符的条的下端平齐。6.3.3附加码条码供人识读的字符选用OCR B,字符高度与主代码条码符号的字符高度相同,并重直置于相应的条的上端,其上边缘与主代码条码符号条的上边缘平齐。6.4尺于
附加码条码符号的放大系数应与主代码条码符号的放人系数相同。当放人系数为工、0时,附如码条窃符号的具体尺小见图1。附加码条码高度不可截短。
6.5FCS值
附加码的 PCS值按 GB 12904—91第 8章.了紊码印刷位置
条码印制优选位置为连续出版物封1的左下角(见图2a、图2b),也可根据需要将条码印刷在连续出版物封4的右下角(见图2c,图2l),条码符号条的方向与装订线平行或垂直。OCR--B:
最小2.31mm
最大 3. 3mm
图1附加妈案码符号的尺寸
1 2. 75mm
装订线
装订线
GB/T 168271997
17710041927006
7mt±3mm
7irm±3mm
条码印刷位置
图 26条码印刷位置
CB/T 16827—1997
91771004\927006
10mm士tmm
条码印剃位置
10mm士4mm
图2d条码印刷位置
装订线
装订线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6827-1997 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条码》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6827-1997 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条码》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6827-1997 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条码》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