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T 17758-1999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0次  |  2024-12-21 10:19:13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GB/T 17758-1999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主要描述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技术要求、检测项目及方法。以下是该标准中提到的相关内容:

检测项目包括:

  • 性能检测:制冷/制热能力检测、能效比检测、除湿能力检测等。
  • 机械性能:噪声测试、振动测试等。
  • 电气性能:电气安全性测试、线路测试等。
  • 结构性能密封性检测、耐压测试、耐久性测试等。
  • 环境适应性:高低温测试、潮湿环境测试等。

检测方法通常涉及以下几类:

  • 对于性能检测,使用标准化环境条件下的测试设备进行测量。
  • 对于机械性能,使用专业的噪声与振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 对于电气性能,使用电气测试设备,确保电路的安全与稳定性。
  • 对于结构性能,通过物理测试,包括压力测试仪和耐久性测试设备进行检测。
  • 对于环境适应性,在环境模拟实验室中进行高低温、潮湿等模拟测试。

涉及产品主要包括:

  • 制冷能力和制热能力适用于一般家庭和商用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 所有与单元式空气调节相关的组件和子系统。
  • 可能涉及便携式、窗口式、柜式等多种形式的空气调节机。

总的来说,该标准确保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稳定性,为生产和检验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GB/T 17758-1999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标准号:GB/T 17758-1999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9-05-02

实施日期:1999-01-02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7758-1999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单式空气调节机的定义、型式和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名义制冷量大于7000W的单式空气调节机(不含汽车、列车及船用空气调节机)。GB/T17758-1999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17758-1999

GB/T 17758-1999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部分内容

GB/T17758--1999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ARI210/240-1992《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和空气源热泵》、ARI360—1986《商业和工业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以及JISB8616--1993《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制冷(热)量试验方法等效采用ASHRAE37—1988《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和热泵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ZBJ73022-89、ZBJ73026-89、ZBJ73046-—90三项标准作废。本标准与ZBJ73022-89、ZBJ73026—89、ZBJ73046-—90相比较,在试验工况、性能系数、噪南指标及最小机外余压的范围等方面有较大变化。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广东省吉荣空调设备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高定、史敏、赵薰。895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Unitary air conditioners

GB/T 17758—1999

本标准规定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定义、型式和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名义制冷量大于7000W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不含汽车、列车及船用空气调节机)。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91-19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3—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T2423.17-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GB/T2828-19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3785—1983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GB/T 5773—1986

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GB/T6388-1986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9237--1988制冷设备通用技术规范GB/T13306—1991标牌

JB/T7249--1994

制冷设备术语

JB8655—1997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其他定义应符合JB/T7249的规定。3.1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一种向封闭空间、房间或区域直接提供处理空气的设备。它主要包括制冷系统以及空气循环和净化装置,还可以包括加热、加湿和通风装置。以下简称空调机。3.2热泵

通过转换制冷系统制冷剂流向,从室外环境介质吸热并向室内放热,使室内空气升温的制冷系统。3.3制冷量

在规定的制冷能力试验条件下,空调机从封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除去的热量,单位:W。3.4制冷消耗功率

空调机进行制冷运行时所消耗的总功率,单位:W。3.5制热量

在规定的制热能力试验条件下,空调机向封闭空间、房间或区域送人的热量,单位:W。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05-25批准896

1999-12-01实施

3.6制热消耗功率

GB/T 17758-

—1999

空调机进行制热运行时,空调机所消耗的总功率,单位:W。3.7能效比(EER)

制冷量与制冷消耗功率之比,其值用W/W表示。3.8性能系数(COP)

制热量与制热消耗功率之比,其值用W/W表示。3.9制热辅助电加热器

与热泵一起使用进行制热的电加热器(包括后安装的电加热器)。3.10空气焰差法

种测定空调机制冷、制热能力的方法,它对空调机的送风参数、回风参数以及循环风量进行测量,用测出的风量与送风、回风焰差的乘积确定空调机的能力。3.11风量

单位时间内向封闭的风空间、房间或区域送人的空气量。接风管空调机是在制造厂规定的机外静压送风运行时,该风量应换算成20℃、101kPa、相对湿度65%的状态下的数值,单位m*/h。4型式和基本参数

4.1型式

4.1.1空调机按功能分为:

a)冷风型,其代号为L;

b)热泵型,其代号为R;

c)恒温恒湿型,其代号为H。

4.1.2空调机按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分为:a)水冷式(水源);

b)风冷式(空气源)。

4.1.3空调机按结构型式分为:

a)整体型;

b)分体型。

4.1.4空调机送风型式分为:

a)直接吹出型;

b)直接吹出,接风管两用型;

c)接风管型。

4.1.5空调机的型式按表1的规定。表1空调机的型式

水冷冷风型

水冷冷风电热型

风冷冷风型

风冷冷风电热型

水源热泵型

不表示

压缩机在室内

压缩机在室外

压缩机在室内

压缩机在室外

不表示

GB/T 17758--1999

表1(完))

空气源热泵型

水冷恒温恒湿型

风冷恒温恒湿型

4.1.6空调机的型号编制方法见附录C(提示的附录)。4.2基本参数

4.2.1水冷冷风型空调机的基本参数按表2的规定。表2水冷冷风型空调机的基本参数代号

名义制冷(热)量

≥7 000~~14 000

>14 000~28 000

>28 000~50 000

>50 000~80 000

≥80 000~100 000

>100 000~150 000

>150 000

4.2.2水冷冷风电热型空调机的基本参数按表3的规定。表3水冷冷风电热型空调机的基本参数代号

名义制冷(热)量

≥>7 000~14 000

>14 000~~28 000

>28 000~50 000

>50 000~80 000

>80 000~100 000

>100000150000

≥150000

4.2.3风冷冷风型空调机的基本参数按表4的规定,898

压缩机在室内

压缩机在室外

不表示

压缩机在室内

压缩机在室外

EER、COP

GB/T17758—1999

表4风冷冷风型空调机的基本参数名义制冷(热)量

≥7 000~14 000

>14 000~28 000

>28 000~ 50 000

>50 000-~80 000

>80 000~100 000

>100 000~150 000

≥>150 000

风冷冷风电热型空调机的基本参数按表5的规定。表5风冷冷风电热型空调机的基本参数代号

名义制冷(热)量

>7 000~14 000

≥>14 000 ~~28 000

>28 000~50 000

>50 000~80 000

>80 000-~100 000

>100 000~150 000

>150 000

水源热泵型空调机的基本参数按表6的规定。4.2.5

表6水源热泵型空调机的基本参数代号

名义制冷(热)量

>7 000~14 000

>14 000~ 28 000

>28 000~50 000

>50 000~~80 000

>80 000~100 000

>100 000~150 000

>150 000

4.2.6空气源热泵型空调机的基本参数按表7的规定。EER.COP

GB/T17758—1999

表?空气源热泵型空调机的基本参数名义制冷(热)量

>7 000~14 000

>14 000 ~ 28 000

>28 000 ~50 000

≥50 000~ 80 000

>80 000~100 000

≥100 000~150 000

>150 000

水冷恒温恒湿型空调机的基本参数按表8的规定表8水冷恒温恒湿型空调机的基本参数代号

名义制冷(热)量

>7 000~~14 000

≥14 000~28 000

>28 000~50 000

>50 000~80 000

>80000~~100 000

>100 000~150 000

>150 000

风冷恒温恒湿型空调机的基本参数按表9的规定。表9风冷恒温恒湿型空调机的基本参数代号

名义制冷(热)量

>7 000~14 000

>14 000~28 000

>28 000~ 50 000

>50 000~80 000

>80 000~100 000

>100 000~150 000

>150000

EER、COP

现场不接风管的空调机,机外静压为0Pa;接风管的空调机最小机外静压按表10的规定。表10接风管的空调机最小机外静压名义制冷(热)量

>7 000~14 000

>14 000~28 000

>28 000 ~ 50 000

>50 000~80 000

≥80000~100000

>100 000~150 000

>150 000

最小机外静压

GB/T 17758—1999

4.2.10空调机的名义制冷(热)量按表12的名义工况参数确定。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空调机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5.1.2空调机的黑色金属制件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5.1.3电镀件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不得有剥落、针孔,不应有明显的花斑和划伤等缺陷。5.1.4涂漆件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气泡、流痕、漏涂、底漆外露及不应有的皱纹和其他损伤。5.1.5装饰性塑料件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不得有裂痕、气泡和明显缩孔等缺陷,塑料件应耐老化。5.1.6空调机各零部件的安装应牢固可靠,管路与零部件不应有相互摩擦和碰撞。5.1.7热泵型空调机的电磁换向阀动作应灵敏、可靠,保证空调机正常工作。5.1.8空调机的保温层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并且无毒、无异味且有自熄性能。5.1.9空调机制冷系统零部件的材料应能在制冷剂、润滑油及其混合物的作用下不产生劣化且保证整机正常工作。

5.1.10空调机的安全要求应符合JB8655的规定。5.1.11空调机在下列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5.1.11.1风冷式空调机

a)热泵型空调机环境温度—7~43℃;b)冷风型空调机环境温度18~43℃,c)恒温恒湿型空调机环境温度18~43℃。5.1.11.2水冷型空调机

水冷型空调机、恒温恒湿机制冷运行时冷凝器的进水温度应不超过34℃。5.1.12空调机适用范围如下:

5.1.12.1恒温恒湿型

当空调机温度设定在18~~28℃时,控制精度士1℃;相对湿度设定在50%~~70%时,控制精度±10%。

5.1.12.2冷风型和热泵型

当空调机的设定温度在18~30℃时,控制精度为士2℃。5.1.13电镀件应符合下述规定:按6.3.15方法试验后,金属镀层上的每个锈点锈迹面积不应超过1mm;每100cm试件镀层不超过2个锈点、锈迹;小于100cm,不应有锈点和锈迹。5.1.14涂漆件的漆膜附着力要求按6.3.16方法试验后,漆膜脱落格数不超过15%。5.2空调机零、部件

空调机所有零、部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5.3性能要求

5.3.1制冷系统密封性能

按6.3.1方法试验时,制冷系统各部分不应有制冷剂泄漏。5.3.2运转

按6.3.2方法试验,所测电流、电压、输人功率等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5.3.3制冷量

按6.3.3方法试验时,空调机实测名义工况制冷量不应小于名义制冷量的95%。5.3.4制冷消耗功率

GB/T17758—1999

按6.3.4方法试验时,空调机的实测名义工况下制冷消耗功率不应大于名义制冷消耗功率的110%。水冷式空调机制冷量每300W增加10W作为冷却水系统水泵和冷却水塔风机的功率消耗。5.3.5热泵制热量

按6.3.5方法试验时,热泵的实测名义工况制热量不应小于热泵名义制热量的95%。热泵型空调机的热泵名义制热量不应低于其名义制冷量。5.3.6热泵制热消耗功率

按6.3.6方法试验时,热泵的实测名义工况制热消耗功率不应大于名义制热消耗功率的110%。5.3.7电加热器制热消耗功率

按6.3.7方法试验,对空调机的电加热器的实测制热消耗功率要求为:每种电加热器的消耗功率允差为额定值的一10%~+5%。

5.3.8最大负荷制冷运行

a)按6.3、8方法试验时,空调机各部件不应损坏,空调机应能正常运行;b)空调机在最大负荷运行期间,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c)当空调机停机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过载保护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在停机不超过30min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

d)对于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5min内跳开的,并应在跳开10min后使其强行复位,应能够再连续运行1h。

5.3.9最大负荷制热运行

a)按6.3.9方法试验时,空调机各部件不应损坏,空调机应能正常运行;b)空调机在最大负荷制热期间,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c)当空调机停机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过载保护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在停机不超过30min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 1 h;

d)对于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5min内跳开的,并应在跳开10min后使其强行复位,应能够再连续运行1 h。

5.3.10低温工况运行

按6.3.10方法试验时,空调机启动10min后、再进行4h运行中,安全装暨不应跳开,蒸发器室内侧的迎风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迎风面积的50%。5.3.11凝露

按6.3.11方法试验时,空调机外表面凝露不应滴下,室内送风不应带有水滴。5.3.12凝结水排除能力

按6.3.12方法试验时,不应有凝结水从排水口以外处溢出或吹出。5.3.13自动融霜

按6.3.13方法试验时,要求融霜所需总时间不超过试验总时间的20%。在融霜周期中,室内侧的送风温度低于18℃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另外,融霜周期结束时,室外侧的空气温度升高不应大于5℃,如果需要可以使用热泵机组内的辅助制热或按制造厂的规定。5.3.14噪声

按6.3.14测量空调机的噪声,噪声测定值应不超过表11的规定。902

名义制冷(热)量

>7 000~14 000

>14 000~28 000

>28 000~50 000

≥>50 000~80 000

>80 000~100 000

>100 000~150 000

>150 000~200 000

>200 000

5.3.15部分负荷调节性能

GB/T 17758—1999

噪声限值(声压级)

室内机组

接风管

按供货合同要求

带能量调节的空调机,其调节装置应灵敏、可靠。不接风管

室外机组

按供货合同要求

5.3.16采用水冷冷凝器的空调机在最大负荷工况运行时,通过机组的水压压降应不大于105kPa。5.3.17能效比(EER)

按6.3.3方法实测制冷量与按6.3.4方法实测功率的比不应小于4.2规定的90%。5.3.18性能系数(COP)

按6.3.5方法实测热泵制热量与按6.3.6方法实测消耗功率的比值不应小于4.2规定值的90%。“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空调机制冷量和制热量的试验装置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6. 1.2

试验工况见表12。

试验工况

室内侧人口空气状态

试验条件

名义制冷

制玲试验

制热试验

大负荷

名义制热

最大负荷

电加热器制热

风量静压5)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15以下

15以下\

风冷式

干球温度

室外侧状态

水冷式

水源热泵

出水溢度 进水温度

湿球温度进水温度

出水温度

21±1.015±0.52

恒温恒湿

试验6)

试验条件

名义制冷

最大负荷

GB/T177581999

表12(完)

室内侧人口空气状态

风冷式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1)适应于湿球温度影响室内侧换热的装置。室外侧状态

水冷式

水源热泵

干球温度湿球温度进水温度出水温度进水温度出水温度35

2)适应于湿球温度影响室外侧换热的装置(利用水的潜热作为室外侧换热器的热源装置)。3)采用名义制冷试验条件确定的水量。4)表示标准周围温度。

5) 机外静压的波动应在测定时间内稳定在规定静压的士10%以内,但是规定静压少于 98 Pa 时应取士9. 8 Pa6)恒温恒湿试验时相对湿度设定在50%~70%。6.1.3仪器仪表的型式及精度

试验用仪器仪表的精度应符合表13的要求。表13仪器仪表的型式及精度

温度测量仪表

流量测量仪表

制冷剂压力测量仪表

空气压力测量仪表

电量测量

质量测量仪表

转速仪表

水银玻璃温度计

电阻温度计

热电偶

记录式,指示式,积算式

压力表,变送器

气压表,气压变送器

指示式

积算式

转速表,闪频仪

1大气压力测量用气压测量仪表,其准确度为士0.1%。2 时间测量仪表的准确度士0. 2% ,以精度定义的测量仪表,其测量值应在仪表量程的1/2以上。3

空气温度

制冷剂温度

风管静压

空调机进行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试验时,试验工况参数的读数允差应符合表14的规定。制冷量和制热量能力试验名义工况参数的读数允差表14

最大变动幅

平均变动幅

室内侧空气状态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室外空气状态

干球温度

空调机进行热泵低温和融霜试验时,试验工况的参数允差应符合表15的规定。6.1.5

湿球温度

最大变动幅

平均变动幅

GB/T 17758—1999

表15热泵低温和融霜试验工况参数的读数允差室内侧空气状态

干球温度

热蒙时

6.2试验的一般要求

融霜时

干球温度

热泵时

室外侧空气状态

融霜时

6.2.1空调机所有试验应按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进行。湿球温度

热泵时

融霜时

6.2.2可调速的风冷式空调机应在制造厂规定的室外风量下进行试验,不可调速的空调机应在规定的室外风量下进行试验。试验时应连接所有辅助元件(包括进风百叶窗和安装厂安装的管路及附件)且空气回路应保持不变。

6.2.3分体式空调机室内机组与室外机组的连接管应按制造厂提供的全部管长或制冷量小于等于14000W的空调机连接管长为5.0m、大于14000W的空调机连接管长为7.m进行试验(按较长者进行)。连接管在室外部分的长度应不少于3m,室内部分的隔热和安装要求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6.3试验方法

6.3.1制冷系统密封性能试验

空调机的制冷系统在正常的制冷剂充灌量下,用下列灵敏度的制冷剂检漏仪进行检验:7000~28000W的空调机,灵敏度为1×10-6Pa·m/s;28000W以上(不含28000W)的空调机,灵敏度为1 X10-5 Pa·m*/s.

6.3.2运转试验

空调机应在接近名义制冷工况的条件下连续运行,分别测量空调机的输入功率,运转电流和进、出风温度。检查安全保护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检验温度、电器等控制元件的动作是否正常。6.3.3制冷量试验

按附录A和表12规定的名义制冷工况进行试验。6.3.4制冷消耗功率试验

按附录A给定的方法在制冷量测定的同时,测定空调机的输人功率、电流。6.3.5热泵制热量试验

按附录A给定的方法和制造厂说明书、按表12规定的热泵名义制热工况进行热泵制热量试验。6.3.6热泵制热消耗功率试验

按附录A给定的方法在热泵制热量测定的同时,测定空调机的输入功率、电流。6.3.7电加热器制热消耗功率试验a)空调机在热泵名义制热工况下运行,待热泵制热量测定达到稳定后,测定辅助电加热器的输人功率。

b)在电加热器制热工况下,空调机制冷系统不运行,将电加热器开关处于最大耗电状态下,测得其输人功率。

6.3.8最大负荷制冷试验

在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下,按表12规定的最大负荷工况运行稳定后连续运行1h,然后停机3min(此间电压上升不超过3%),再启动运行1h。6.3.9热泵最大负荷制热试验

在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下,按表12规定的热泵最大负荷制热工况运行稳定后连续运行1h,然后停机3min(此间电压上升不超过3%),再启动运行1h6.3.10低温T况试验

GB/T 17758—1999

在不违反制造厂规定下,将空调机的温度控制器、风机速度、风门和导向格栅调到最易使蒸发器结冰和结霜的状态,达到表12规定的低温试验工况后进行下列试验:a)流通试验:空调机启动并运行4h;b)滴水试验:将空调机室内回风口遮住,完全阻止空气流通后运行6h,使蒸发器盘管风路被霜完全堵塞,停机后去除遮盖物至冰霜完全融化,再使风机以最高速度运转5min。6.3.11凝露试验

在不违反制造厂规定下,将空调机的温度控制器、风机速度、风门和导向格栅调到最易凝水状态进行制冷运行,达到表12规定的凝露工况后,空调机连续运行4h。6.3.12凝结水排除能力试验

将空调机的温度控制器、风机速度、风门和导向格栅调到最易凝水状态,在接水盘注满水即达到排水口流水后,按表12规定的凝露工况运行,当接水盘的水位稳定后,再连续运行4h。6.3.13自动融霜试验

将装有自动融霜装置的空调机的温度控制器、风机速度(分体式室内风机高速、室外风机低速)、风门和导向格栅等调到室外侧换热器最易结霜状态,按表12规定的融霜工况运行稳定后,继续运行两个完整融霜周期或连续运行3h(试验的总时间从首次融霜周期结束时开始),3h后首次出现融霜周期结束为止,应取其长者。

6.3.14噪声试验

在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下,按附录B(标准的附录)测量单元式空调机噪声。6.3.15电镀件盐雾试验

空调机的电镀件应按GB/T2423.17进行盐雾试验,试验周期24h。试验前,电镀件表面清洗除油;试验后,用清水冲掉残留在表面上的盐分,检查电镀件腐蚀情况,其结果应符合5.1.13规定。6.3.16涂漆件的漆膜附番力试验在体外表面任取长10mm、宽10mm的面积,用新刮脸刀片纵横各划11条间隔1mm、深达底材的平行切痕。用氧化锌医用胶布贴牢,然后沿垂直方向快速撕下。按划痕范围内漆膜脱落的格数对100的比值评定,每小格漆膜保留不足70%的视为脱落。试验后,检查漆膜脱落情况,其结果应符合5.1.14的·规定。

7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每台空调机均应做出厂检验,检验项目按表16的规定。7.2抽样检验

7.2.1空调机应从出广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样,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按表16的规定。7.2.2空调机抽样检验工况如表17所示。7.2.3抽样方法按GB/T2828进行,逐批检验的抽检项目,批量、抽样方案、检查水平及合格质量水平等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自行决定。7.3型式检验

7.3.1新产品或定型产品作重大改进,第一台产品应作型式检验,检验项目按表16的规定。7.3.2型式试验时间不应少于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时间,运行时如有故障在故障排除后应重新检验。906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7758-1999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7758-1999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7758-1999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