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JG/T 131-2000 聚氯乙烯(PVC)门窗增强型钢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2次  |  2024-12-31 12:22:33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JG/T 131-2000 聚氯乙烯(PVC)门窗增强型钢》中主要提到的相关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涉及产品如下:

检测项目:

  • 尺寸偏差:针对型钢的截面尺寸进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 厚度偏差:检测型钢壁厚,确保在规定范围内,保证产品强度。
  • 物理性能检测:包括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测试,确保型钢能够承受门窗应用中的应力。
  • 表面质量检测:检查表面是否有明显的缺陷,如裂纹、裂缝等。
  • 腐蚀性:进行耐腐蚀性测试,确保型钢在使用环境中的稳定性。

检测方法:

  • 尺寸和厚度检测通常使用特定的量具和仪器,如卡尺、千分尺等。
  • 物理性能测试采用标准的机械测试设备,如材料试验机进行拉伸和压缩试验。
  • 表面质量检测多采用目测或使用放大镜检查。
  • 耐腐蚀性通常通过盐雾试验或其他化学腐蚀测试方法进行。

涉及产品:

主要涉及用于制造PVC门窗的增强型钢。这些型钢用于增强PVC门窗框架及扇的硬度和稳定性,确保结构保型和持久耐用。

JG/T 131-2000 聚氯乙烯(PVC)门窗增强型钢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聚氯乙烯(PVC)门窗增强型钢

标准号:JG/T 131-2000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

发布日期:2000-09-30

实施日期:2000-12-01

标准状态:现行

JG/T 131-2000 聚氯乙烯(PVC)门窗增强型钢的简介

本标准是根据GB/T1.3-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的规定制定的。本标准规定了聚氯乙烯(PVC)门窗增强型钢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冷加工成形的方式,用冷轧钢带在连续辊式冷弯机组上加工生产的增强型钢;也适用于在此种加工过程中增加有高频焊接工序的增强型钢。不适用于以拉拔、冲压、弯折等方式生产的增加型钢。JG/T131-2000聚氯乙烯(PVC)门窗增强型钢JG/T131-2000

JG/T 131-2000 聚氯乙烯(PVC)门窗增强型钢的部分内容

JG/T131—2000

本标准是根据GB/T1.3一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推的起草与表述规则产品标准编写规定》的规定制定的。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第3部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保定德玛斯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大连实德塑胶工业有限公司、河北胜利集团晨光机械厂、山东鲁宏塑窗机械集团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旭琼、王存吉、王颖、程凤杰、刘燕青、景丰尚。本标准委托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塑料门窗委员会负责解释。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聚氯乙烯(PVC)门窗增强型钢

Reinforcement steel of rigid polyvinyl chloride window and door1范围

JG/T 131--2000

本标准规定了聚氯乙烯(PVC)门窗增强型钢(以下简称增强型钢)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冷加工成形的方式,用冷轧钢带在连续辊式冷弯机组上加工生产的增强型钢;也适用于在此种加工过程中增加有高频焊接工序的增强型钢。不适用于以拉拔、冲压、弯折等方式生产的增强型钢。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推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716—1991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GB/T25181988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GB/T11253—1989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及钢带QB/T3826-1999轻工业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中性盐雾试验(NSS)法

QB/T3832一1999轻工产品金属镀层腐蚀试验结果的评价3要求

3.1材料与表面处理

3.1.1增强型钢为开口型式时,应采用不低于GB/T11253规定中Q235钢带力学性能的材料轧制,内外表面进行冷镀锌处理或直接使用GB/T2518一1988中(100-PT-Z-L-B-厚度×宽度)的热镀锌钢带轧制。

3.1.2增强型钢为闭口型式时,应使用不低于GB/T11253规定中Q235钢带材料轧制,内外表面应进行热镀锌处理。

3.2外观

3.2.1增强型钢要求内外表面平整,不允许裂缝、分层、搭焊缺陷存在,许可有深度不超过壁厚所允许负偏差范围的压痕、划痕以及辊印线、烧伤、打磨与清除毛刺的痕迹存在。3.2.2经高频焊接方法制造的闭口增强型钢,允许焊缝处壁厚增厚和内缝焊筋存在。3.2.3增强型钢两端其切口斜度应小于7°,外形平整、棱角清晰,不应有毛刺。3.3尺寸偏差

3.3.1增强型钢材料厚度不应小于1.2mm,材料厚度公差应符合GB/T716中的规定。3.3.2增强型钢截面尺寸公差如图1所示。3.3.3增强型钢弯曲内角半径R≤1.4t(t表示壁厚),如图1所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0-09-30批准214

2000-12-01实施

JG/T131-2000

图1增强型钢弯曲内角半径意图

3.3.4增强型钢直线度为1.5mm/m,扭拧度不大于1°,角度偏差不应大于士1.5°3.4耐蚀性

耐蚀性应达到48h8级。

4试验方法

4.1外观

在自然光线下,距试件400~500mm处,进行目测检查。4.2截面尺寸

用精度0.02mm的卡尺在距离增强型钢两端面不应小于200mm处测量。4.3材料厚度

用精度0.02mm的卡尺在距增强型钢端面不应小于10mm处测量。Ho

4.4直线度

将增强型钢截取1m放在Ⅲ级平台上用塞尺进行测量,或用1m直尺靠在增强型钢上用塞尺测量间隙。

4.5内角半径

在距增强型钢端面处,用半径规分别测定其内角半径R。4.6角度偏差

在距增强型钢端面200mm处,用万能角度尺测定增强型钢角度偏差。4.7扭拧度

将增强型钢放在平台上,借自重使之达到稳定时,沿增强型钢的长度方向测量增强型钢底面与平台之间的最大距离N(如图2所示),从N值中扣除该处弯曲度后的数值即为扭拧度图2扭拧度测试示意图

扭拧度按型材外接圆直径分档,以型材每毫米宽度上允许扭拧的毫米数表示。公称长度小于等于6m的型材,其扭拧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长度大于6m的型材,其扭度由供需双方商定。

外接圆直径

>12.5~40

>40~80

>80~250

JG/T131—2000

每米长度上

扭拧度

(mm/mm宽)

不大于

总长度上

例:增强型钢外接圆直径为68mm,宽度为46mm,在1m长上测得该型钢N值为3mm,弯曲值为1mm,则扭拧值为1mm,型钢每毫米宽扭拧值为:2/46=0.043mm。查表1,型钢的允许扭拧值为0.052mm,即实际扭拧值小于允许最大扭拧值,为合格。同理,全长上扭拧度一样判定。4.8耐蚀性

耐蚀性检验按QB/T3826中规定,评定按QB/T3832进行。5检验规则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产品须经检验合格并附产品合格证后方能出厂。5.1出厂检验

5.1.1出厂检验应在型式检验合格有效期内进行。5.1.2出厂检验按GB/T2828规定,抽样采用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检查水平为Ⅱ,合格质量水平AQL值按表2规定。

表2出厂检验抽样表

5.2型式检验

检验项目

尺寸偏差

标准条款

5.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验定型鉴定;不合格类别

b)正式生产后,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时,每年检测一次;d)产品停产一年以上再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合同规定要求进行型式检验时。AQL

5.2.2型式检验按GB/T2829规定,抽样采用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判别水平为Ⅱ级,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值及检验项目按表3规定。表3型式检验抽样表

检验项目

耐蚀性

标准条款

不合格类别

6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6.1标志

6.1.1产品应有商标或厂名标志

JG/T131—2000

6.1.2产品包装应标有产品名称,型号或标记,商标,等级,数量,质量,体积,出厂日期,厂名。6.2包装

6.2.1增强型钢一般采用捆扎包装交货,每捆应由同一型号、规格的增强型钢组成。6.2.2增强型钢端需放置整齐,用钢带、低碳钢丝或轧箍捆轧牢固,长度不大于7m扎3处。第-处距离齐端不大于1 m。

6.3运输

产品在运输中避免冲击、挤压、雨淋、受潮。6.4贮存

6.4.1产品应贮存在无腐蚀性介质,空气流通,相对湿度小于85%仓库中。6.4.2产品堆放时,堆码下面应有厚度不小于100mm的软木,间距不大于500m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0.5m。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JG/T 131-2000 聚氯乙烯(PVC)门窗增强型钢》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JG/T 131-2000 聚氯乙烯(PVC)门窗增强型钢》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JG/T 131-2000 聚氯乙烯(PVC)门窗增强型钢》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