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FZ/T 71004-2003 精梳编结绒线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5次  |  2024-12-10 16:04:39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在标准《FZ/T 71004-2003 精梳编结绒线》中,相关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检测项目:

  • 线密度 评估纱线的粗细程度。
  • 捻度: 测量纱线的捻绕程度,即每米纱线的捻数。
  • 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测试纱线在拉伸时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和相应的伸长率。
  • 条干均匀度: 测量纱线的粗细一致性。
  • 毛羽: 评估纱线表面绒毛的多少。
  • 色牢度: 主要包括洗涤和摩擦的色牢度检测。

检测方法:

  • 使用仪器如条干均匀度仪、捻度仪等进行物理性能检测。
  • 采用标准协议指定的方法进行色牢度测试,如ISO标准或AATCC标准。
  • 通过拉伸试验机进行断裂强力和伸长率的测量。

涉及产品:

标准主要适用于各类精梳编结绒线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用于针织、编织或其他纺织操作中使用的纱线。

根据具体产品和应用,可能会有额外的要求和检测项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产品自身特性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

FZ/T 71004-2003 精梳编结绒线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精梳编结绒线

标准号:FZ/T 71004-2003

标准类别:纺织行业标准(FZ)

发布日期:2003-09-04

实施日期:2004-01-01

标准状态:现行

FZ/T 71004-2003 精梳编结绒线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精梳编结绒线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和标志等全部技术特征.本标准适用于鉴定精梳纯毛、毛混纺编结绒线及非毛纤维仿毛编结绒线的品质。FZ/T71004-2003精梳编结绒线FZ/T71004-2003

FZ/T 71004-2003 精梳编结绒线的部分内容

FZ/T71004—2003

本标准代替FZ/T710041991《精梳绒线》。本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毛局标准TWCY1--2000《纱线》,标准中的优等品水乎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一等品水平相当于国际般水平。与FZ/T71004—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名称改为:精梳编结绒线

一适用范围为:适用手精罐纯毛,毛混纺编结绒线和非毛纤维仿毛编线:一技术要求中增加对产品安全性的要求;一产品等级分为优等品、等品、二等品3个品等;一以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为产品定等依据。物理指标中捻度偏差率播标适当收严,取消含油脂率指标:染色牢度统考核,纯毛、毛混纺产品的耐光、耐水、耐汗渍、耐摩擦指标适当提高外观质量评等中部分指标收并简化!有关条文增加对团绒的考核内容:检验规则、包装标志的内容适当简化并补充相关内容。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纺织分会归口。本标准由北京毛纺织科学研究所负责起擎。本标准主婴起草人:陈继红、孙寿椿、李立莱。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J3811981.FZ/T71004—1991。1范围

精梳编

品结绒线

FZ/T 71004—2003

本标准规定了精梳编结绒线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和标志等全部技术特征。本标准适用于鉴定精梳纯毛、毛混纺编结绒线及非毛纤维仿毛编结绒线的品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250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250--1995,idtISO105/A02:1993)GB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GB/T5706纺织名词术语(毛部分)GB9994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FZ/T0105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FZ/T20015.6毛纺产品分类、命名及编号绒线FZ/T70001针织和编结绒线试验方法3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包括安全性要求、分等规定、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评等。3.1安全性要求

精梳编结绒线的安全性应符合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3.2分等规定

精梳编结绒线的品等以大绞(250g)或每一包装团绒(500g)为单位,按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检验结果综合评定,并以其中最低一项定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者为等外品。3.3内在质量评等

3.3.1内在质量评等以批为单位,按物理指标和染色牢度综合评定,并以其中最低项定等。3.3.2物理指标的评等按表1规定。表」

纤维含量/(%)

纯毛产品含毛量

混纺产品允许偏差(绝

对百分比)

重量偏差率/(%)

圈长偏差率/(%)

优等品

一等品

二等品

详见附录A

戒品中某一纤维含量低于10%时,其含量偏差绝对值应不高于标注含量的30%

50g重团绒最轻不得低于48g

FZ/T 71004--2003

圈数偏差/

稔度体差率/(%)

起球/级

绞纱强力/N(kgf)

粗绒线

细绒线

粗绒线

细绒线

不低于

不低于

表1(续)

优等品

294(30)

118(12)

二等品

染色牢度的评等按表2规定。一等品允许有一项低半级;有两项低手半级或一项低于一级者降3.3.3

为二等品;凡低于二等品者降为等外品。表2

耐光/级

耐洗/级

耐汗渍/级

耐水/级

耐摩擦/级

>1/12标准深度(深色)

≤1/12标深度(浅色)

色澤变化

毛布清色

棉布沾色

色泽变化

毛布沾色

棉布活色

色泽变花

毛布沾色

棉布沾色

千摩擦

湿摩擦

不低于

不低于

不低于

不低于

不低于

优等品

3—-4

3-4(深色3)

注:毛混纺产品,棉布沾色应改为与混纺产品中主要非毛纤维同类的纤维布沾色;非毛纤维纯纺或混纺产品毛布沾色应改为其他主要非毛纤维布沾色。外观质量的评等

外观质量的评等包括实物质量和外观疵点的评等。3.4.1实物质量的评等

实物质量系撒外观、手感、条干和色泽。实物质量评等以批为单位,检验时逐批比照封样进行评定,符合优等品封样者为优等品:符合一等品封样者为一等品,明显差于一等品封样者为二等品,严重差于等品封样者为等外品。

3,4.2外观疵点的评等

外观疵点说明及量计方法见附录B。外观症点评等分为绞线外观症点评等和团绒外观疵点评等。3.4.2.1绞线外观疵点评等以大绞(250g)为单位,逐绞检验,按表3规定评等。2

巍点名称

毛粒、草屑

轧毛、毡并

卷曲纱

色花、露底、爽花

段松紧(逃捻)

膨体不度

优等品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不低于标样

不低于标样

不允许

不充许

注1:表中的标样指一等品标样。表3

不允许

不明显

不明显

不明显

不低于标样

不低于标样

不明显

不期显

注2:表中未列的外观疵点可参照类似的疵点评等。二等品

较明显低于标样

较明显低于标样

FZ/T71004—2003

化纤产品

3.4.2.2团绒外观疵点在绞线外观疵点评等的基础上,以包装团绒(500g)为单位,逐包(团)检验,参照表3规定评定。团绒的成形应该良好,外观不允许有头、斑疵、色差、色花等疲点出现。4试验方法

4.1采样规定:供物理指标试验用的样品,批量在5000kg及以下的,每批抽取10大绞或5个包装团绒(500g/包)批量在5000kg以上的,每5000kg试验一次。试样应在同品种、同一批号的不同部位,不同色号中随机抽取。染色牢度的试样应包括该批的全部色号。4.2供物理指标抽样试验次数按表4规定。表4

试验项目

绞线每绞试验次数

团绒每包试验次数

总次数

10大绞

5包团绒

每闭×1

总团数

圈数圈长

注1:其他项目的抽样试验次数按相应的试验方法标准规定。捻

2团×2

注2:绞线每绞试验次数中除重量项为大绞外,其他项均指每大绞中1小绞的试验次数。4.3

各单项试验方法按FZ/T70001执行。5检验规则

5.1外观质量检验条件

绞纱强力

2团×1

检验光源以天然北光为准,如采用灯光检验则用40W日光灯两支,上面加灯罩,灯管与检验物距离为80cm士5cm。

5.2验收规则

5.2.1收方应在进货时按本品质标准进行验收。5.2.2供方应向收方提供内在质量试验报告,如收方需要时,可按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3

FZ/T71004--2003

5.2.3交付验收的外观质量抽样数量按批至少为1%(不少于25kg),需在不同部位、不同色号中随机抽取。不符品等率应不超过5%。5.3批量检验结果的判定

5.3.1内在质量按物理指标和染色牢度的检验结果综合评定,判定该批产品的内在质量合格与否(其中染色牢度按不同色号分别判定)。5.3.2外观质量按外观实物质量和外观疵点综合评定。外观质量不符品等率在5%及以下者,判定该批产品外观质量合格;不符品等率在5%以上者,判定该批产品外观质量不合格。5.3.3按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检验结果综合评定,并以最低项判定该批产品合格与否。5.4复验

验收发生异议时,可复验,复验的试样数量应加倍,复验结果是最终结果。6包装、标志

6.1包装

6.1.1精梳编结绒线的包装应保证其品质不受损伤,并适于运输和贮存。6.1.2每一包装内应为同一品种、品等、批号、紅号的编结绒线。6.2标志

6.2.1精梳编结绒线的标志按GB5296.4执行。其中分类、命名及编号按FZ/T20015.6执行;纤维含量标注按FZ/T01053执行;纯毛产品纤维含量的有关规定见附录A。6.2.2每大绞精梳编结绒线应贴商标和检验合格证各一张;小包上应注明品号、色号、缸号、品等、重量等。

6.2.3精梳编结绒线的外包装应有如下标志:品名、品号、批号、包号(箱号)、色号、缸号、品等、重量、原料纤维含量、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等。7其他

供需双方另有要求,可按合约规定执行。量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几项补究规定

FZ/T 71004--2003

A1精梳纯毛编结绒线毛纤维含量应为100%。但为了增加花色品种,允许含有不超过7%的装饰性非毛纤维(装饰性非毛纤维必须是可见的、有装饰作用的)。含装饰性非毛纤维的纯毛产品,其纤维含量标识可标“纯毛”。

A.2外观实物质量封样指生产部门自定的生产封样戴供需双方共同确认的产品封样。A.3色差、缸差按色卡或标样检验,对照GB250,不低于3一4级,同批偏一个方向掌握。A.4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按GB9994执行。A.5细绒线、粗绒线的区分按FZ/T20015.6执行。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外观瘫点说明及量计方法

B.1结头:结头不允许集中在一小绞(团)上,一小绞(一团)内不允许有2个结头。B.2斑疵:纱线局部沾有污渍。包括黄斑、白斑、色斑、锈渍、油渍、胶糊渍等。一等品不允许有锈溃。B.3纱疵:包括多股、缺股、双纱、泡泡纱、弓纱、大肚纱、小辫纱、羽毛纱等。纱疵不满一圈者按一圈计小辫纱一等品不得超过一只,二等品不允许有缺股。、4毛片、多股、缺股、双纱、泡泡纱、弓纱、小辫纱、轧毛、毡并、色花、卷曲纱、段松紫、毛粒、草屑、膨体不良等点说明按GB/T5706执行。B.5大肚纱:局部纱线直径粗于正常纱两倍以上,形成枣核状者。B.6羽毛纱:由于飞毛夹人,纱线表面形成羽状者。B.7露底:素色的混纺绒线,纤维组分色泽深浅不。,8夹花:纤维染色性能不同,随机造成单纱或股线颜色差异。B.9

色差:绒线的色泽有差异。

色花有争议时可采用织片检验,用单根纬平针织成长宽为50crm×30cm的织片,对照标样进行B.10

评定。织片密度为:粗绒线横向(22±2)针/10cm:纵向(28土2)列/10cm;细绒线横向(30士2)针/10cm=纵向(42±3)列/10cm。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代表性产品技术条件

表C、1为精梳编结绒线部分代表性产品的技术条件。表C.1

大绞綫戏

小绞数

小绞圈数

蘭长/cm

大绞重量/g

捻度/(捻/m)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FZ/T 71004-2003 精梳编结绒线》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FZ/T 71004-2003 精梳编结绒线》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FZ/T 71004-2003 精梳编结绒线》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