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T 11684-2003 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8次  |  2024-12-13 10:57:40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GB/T 11684-2003 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所涉及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涉及的产品概况如下:

检测项目:

  • 电磁辐射抗扰度试验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试验
  •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检测方法:

  • 在预定的频率和场强下进行电磁辐射抗扰度测试,使用辐射场源
  • 通过规定的脉冲电流或电压,利用瞬变脉冲群发生器进行瞬变抗扰度测试
  • 通过模拟静电放电的电压,采用静电放电发生器进行抗扰度测试
  • 使用射频电流注入法进行传导抗扰度测量
  • 使用产生工频磁场的设备进行抗扰度测量

涉及产品:

  • 各种类型的核探测器
  • 核电子学设备
  • 核专用的电子仪器
  • 用于核实验的测量设备

该标准旨在确保核仪器在不同电磁环境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不受或少受电磁干扰的影响。

GB/T 11684-2003 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

标准号:GB/T 11684-2003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2003-04-01

实施日期:2003-12-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1684-2003 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核仪器抗电磁干扰的电磁环境条件分类、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实验室通用核仪器、同位素与辐射应用核仪器、放射性探矿与选矿核仪器、医用核仪器、核反应堆仪器和辐射防护仪器。GB/T11684-2003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GB/T11684-2003

GB/T 11684-2003 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的部分内容

GB/T 11684—2003

本标准是对GB/T11684---1989《堆用核仪器电磁干扰特性与检验方法》(以下简称原标准)的修订,以适用于所有核仪器。根据核仪器工作的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性可仅考患抗扰度等特点,按照GB/T17624、GB/T18039与GB/T17626等电磁兼容性系列标准(等同采用IEC61000系列标准),选取有关内容而编写成本标准。

与原标准相比,为了全面完整地适应核仪器的抗电磁干扰特性要求与试验方法,首先根据GB/Z18039.1—2000《电磁兼容环境电磁环境的分类》(idtIEC61000-2-5)增加了核仪器的电磁环境分类,从电磁现象三种基本类别即低频现象、高频现象与静电放电中,选定了对核仪器能产生电磁干扰的重要电磁骚扰源是:辐射型高(射)频电场、辐射型低频磁场、静电放电、传导型低频电源电压与频率的波动以及电源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传导型高频单向与振荡的瞬变以及感应连续波电压与电流。提出了各骚扰源表征电磁骚扰等级(骚扰度)量值。推荐了核仪器电磁环境类别的特征以及各类别的上述各骚扰源的骚扰度(等级)。最后,根据GB/T1762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idtIEC61000-4)的系列标准提出了对上述各骚扰源的具体试验方法。为各类核仪器确定其电磁环境与抗电磁干扰项自以及具体的试验方法提供了标准操作程序。关于核反应堆仪器的抗电磁于扰要求与试验方法,原标准中对单台仪器的射频注人(包括透光阻抗)检验、磁场辐射敏感度检验、静电放电敏感度检验、电源耦合干扰检验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分别被本标准的表1和表2与5.2.1和5.2.2、表3与5.2.3、表4与5.2.4、表6和表7与5.2.6、5.2.7和5.2.8取代。对安装后整个仪器系统通过地耦合干扰和抗低频干扰的直流接地注入、电源耦合的要求与试验方法分别被本标准的表1和表2与5.2.1和5.2.2、表6与5.2.6和5.2.7取代。此外对单台仪器与安装后整个仪器系统还增加了电缆充电脉冲检验的要求与试验方法(见附录C的表C.1和C.1)和传导干扰检验的要求与试验方法(见附录C的表C.1与C.2、C.3、C.4和C.5)。本标准还列出了近些年辐射防护仪器IEC标准的抗扰度试验水平与试验方法(见附录D的表D.1)。“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是指核仪器在使用中可能遇到的由疆扰度表征各种电磁现象特征量的极端条件。而“核仪器电磁环境试验”是将核仪器置于人工模拟电磁环境中,对它们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相应电磁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做出评价。核仪器产品在规定的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要求,由有关产品标准给出。不能进行整机试验的设备,可分别进行分体试验。本标准将与GB/T8993一1998《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气候与机械环境)配合组成系列化的核仪器基础标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附录C、附录D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章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第二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用泽、卢建东、邹士亚、张松寿、罗平安1范围

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核仪器抗电磁干扰的电磁环境条件分类、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1684-2003

本标准适用于实验室通用核仪器、同位素与辐射应用核仪器、放射性探矿与选矿核仪器、医用核仪器、核反应堆仪器和辐射防护仪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4365电磁兼容术语(GB/T4365—1995,idtIEC60050-161:1990)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2-—1998,idt IEC 61000-4-2:1995)

GB/T17626.3电磁兼容

1998idtIEC61000-4-3:1995)

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3—GB/T17626.4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4一1998,idt IEC 61000-4-4:1995)GB/T17626.5电磁兼容

idt IEC 61000-4-5:1995)

GB/T17626.6电磁兼容

1998,idt IEC 61000-4-6:1996)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5一1999,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17626.6一GB/T17626.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idt IEC 61000-4-8:1993)

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T 17626.11—1999,idt IEC 61000-4-11:1994)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8—1998,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2—1998,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idt IEC 61000-4-12:1995)

3术语和定义

GB/T4365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电磁环境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存在于给定场所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注:一般地说,电磁环境与时间有关,对它的描述也许要用统计的方法。3.2

电磁骚扰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注:电磁骚扰可能是电磁噪声、无用信号或传播媒介自身的变化。1

GB/T 11684--2003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疆扰引起的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的降低。注:骚扰和于扰分别为原因和结果。3.4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疆扰的能力。

(性能)降低degradation (of performance)装置、设备或系统的工作性能与正常性能的非期望偏离。注:“性能降低”可用于短时故障或永久性故障。3.6

(对骚扰的)抗扰度immunity(to adisturbance)在有电磁骚扰存在情况下,装置、设备或系统具有不降低其运行性能的能力。3.7

(电磁)敏感性electromagneticsusceptibility在有电磁骚扰存在情况下,装置、设备或系统没有不降低其运行性能的能力。注:敏感性即缺乏抗扰度。

扰水平disturbance level

用规定方法测得的某给定的电磁骚扰的水平。3.9

骚扰度disturbance degree

在所关注的环境中,与特定电磁现象相对应的骚扰水平范围内所规定的量化强度。4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与骚扰度分类4.1核仪器在设计中应采取抗电磁骚扰措施,以防止在某些电磁环境尤其是射频场中不能正常工作或导致不可接受的性能降低。

4.2核仪器电磁环境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制定核仪器的抗电磁骚扰要求的规范,以便在该类骚扰源及骚扰度下获得满意的电磁兼容性。电磁环境的分类应基于在核仪器工作典型场所经常发生的电磁现象的分类之上,产品的试验规范应与之对应。4.3电磁现象的三种基本类别应是低频现象、高频现象与静电放电。应以骚扰度作为电磁现象的量化描述,并应以电磁现象不同属性(如振幅、波形、频率等)的量值大小表征骚扰度。4.4根据核仪器的组成与工作特点,确定能产生电磁干扰的重要电磁现象(源)包括:辐射型高(射)频电场、辐射型低频磁场、静电放电、传导型低频电源电压与频率的波动以及电源电压的暂降与短时中断、传导型高频单向与振荡的瞬变以及感应连续波电压与电流,它们的具体源项与骚扰度分类见表1~表7。对表1~表5的试验方法分别见5.2.1~5.2.5,表6的试验方法见5.2.6与5.2.7,表7的试验方法见5.2.8。

表中骚扰度A表示其电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控,如建筑物与设备安装造成的,或为满足特殊要求采取某种缓解与控制措施而达到的。骚扰度X是指高于常见更为严酷的骚扰度。4.5表8列出了可供核仪器工作选用的农村居住区、城市居民区、商业区、轻工业区、重工业区(含发电厂或开关站)、交通区、通信中心和医院等8类电磁环境场所及核仪器各人口的相应电磁疆扰源特征。2

表9给出了8类电磁环境场所的骚扰源以及对核仪器各人口的骚扰度。GB/T 11684—2003

4.6确定核仪器抗电磁骚扰要求的序应为:首先参照表8选定核仪器实际工作时的电磁环境场所类别,然后从表9选择、确定相应的骚扰入口、骚扰源与骚扰度(骚扰源类别与数目亦可由用户方与制造方协商确定),最后查表1表?确定的每一骚扰源类别的具体骚扰度及其电磁现象属性。其示例见附录B中 B.1。

5核仪器电磁环境试验方法

5.1参考条件和标准试验条件

核仪器在电磁环境影响量条件下进行试验时,参考条件和标准试验条件见表10在电磁环境试验不产生异议时,可在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正常大气条件如下: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强:(86~106)kPa。

5.2电磁环境试验方法

按4.6确定核仪器在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典型电磁环境场所类别及核仪器各人口的不同电磁骚扰源的骚扰度与相应属性后,应选用5.2.1~5.2.8相应或接近的试验方法,其中试验等级应与骚扰度相适应。

确定核仪器电磁骚扰的试验方法示例见附录B中B.2。5.2.1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见 GB/T 17626. 3。

5.2.2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见 GB/T 17626.6。

5.2.3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见 GB/T 17626.8。

5.2.4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见 GB/T 17626.2。

5.2.5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见GB/T17626.11。

5.2.6电快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见 GB/T 17626.4。

5.2.7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见GB/T17626.5。

5.2.8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见GB/T17626.12。

5.2.9核反应堆仪器具有显著的电磁敏感性,具有长电缆、低信号水平和宽频带等特点,需结合安全性与可靠性的严格要求,谨慎地对待电磁骚扰效应。根据IEC对核反应堆仪器的电磁环境条件的分析,附录C给出了核反应堆仪器的抗扰度要求与试验方法。经用户与制造方协商一致,对核反应堆仪器亦可直接选用附录C中的抗扰度试验项目及其要求与方法。5.2.10IEC近些年对辐射防护仪器标准修订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增加了附录D中列出的电磁兼容性抗扰度要求以及相应的试验方法。经用户与制造方协商一一致,亦可直接选用相应辐射防护仪器的抗扰度要求与试验方法

5.3电磁环境抗扰度试验结果与报告核仪器对电磁环境各类各抗扰度试验的结果,一般可分为A、B和C三类,要求如下:3

GB/T 11684—2003

一A类:核仪器在抗扰度试验中与试验后应按性能要求连续正常工作。-B类:核仪器在抗扰度试验后应按性能要求连续正常工作,在抗扰度试验中容许有按制造方确定与说明的性能降低。

C类:核仪器在抗扰度试验中与试验后容许有暂时的功能丧失,但应能自动或通过调整控制件而恢复功能。

核仪器产品标准中应说明每项抗扰度试验结果所要求的是A类,B类或是C类属项。试验报告应包括试验条件和试验结果。表1辐射振荡骚扰源和扰度范围

9 kHz~

A(受控)

x(严酷)

27 MHz,任

27MHz频带,

CB(民用频

业余无线电,

所有频段

27MHz~

1 000 MHz便

27 MHz~

1000 MHz移

携式,CB除外动式,CB除外

根据设备要求逐项考虑

根据情况逐项考虑

27MHz~

1 000 MHz

单位为V/m

1 000 MHz~

40 GHz.所

CB、便携式和

移动式除外

注:辐射振荡骚扰的典型波形以及一定发射功率的多种源在不同距离上的场强计算值参见附录A。表2相对于参考地感应的连续波电压的骚扰度骚扰度

A(受控)

X(严酷)

(10~150)kHz

(0. 15 ~~27)MHz

根据设备要求逐项考虑

根据情况逐项考虑

(27 ~~ 150)MHz

注1:本干扰是指导线暴露在电磁场时产生的相对于参考地的感应电压。感应电压幅度值取决于导线长度、离地高度、由杂散电容和通过其他设备形成的回路等。注2:表中给出的是感应电压与相应的共模电流的计算值,假定对参考地的特性阻抗为150Q(电网的共模阻抗可能远小于150Q)。

注3:表中骚扰度是未受调制条件下的,通常出现的骚扰信号是调幅(典型的是小于80%调制)或调频的。某些甚低频(VLF)发射机在(10~150)Hz频段可感应出较高电压。4

骚扰度

A(受控)

X(严酷)

表3低(工)频磁场的骚扰源和骚扰度电源频率50Hz/60Hz

根据设备要求逐项考

根据情况逐项考虑

GB/T11684—2003

单位为A/m,rms

注:对于架空线路,在地面上方1m处测定。在线路中央下方,磁场幅值有一个范围。对家用和商业环境,在离源0.3m处测定,磁场幅值的范围为(1~10)A/m。表4静电放电的源和骚扰度范围

静电放电源

上升时间

出现率

出现频率

源阻抗—阻性的

——容性的

特征量与骚扰度

A(受控)

X(严酷)

取决于现场人数

(100~~500)Q

(100~500)pFb

放电电流上升率/

放电前荷电电压/

取决于现场人数

(100~500)0°

(100~500)pFb

放电电流上升率/

根据设备要求逐项考虑

根据情况逐项考虑

放电前荷电电压/

注:静电放电是由于带电的人或物体接近另一个人或物体时发生的。静电放电受体首先经受由电荷产生的电场作用,然后当发生介质击穿时,伴随着具有复杂特性的瞬态电流放电并产生瞬态电磁场。取决于不同源:手持工具,空手,物体。b取决于人员的绝缘或物体大小。5

GB/T 11684--2003

骚扰度

A(受控环境)

x(严酷)

表5电源系统电压幅值与频率的扰源和骚扰度范围骚

相对于正常工作电压

的波动(U.%)。

电压暂降b(30%U.

与60%U,)持续时间

短时中断h(99%

U.)持续时间

根据设备要求逐项考虑

(400~800)ms 与

(0~~400) ms

(1. 5~3) s与

(0. 8~1. 5) s

<600ms

根据情况逐项考惠

相对于正常工作频率

的波动/%

主要扰源是工业负载例如电弧炉(高压网)、电焊机(低压网)、电容器组与大负载的通断。b

主要骚扰源是低压网短路的熔断器动作(几毫秒)、中压和高压线路或其他设备故障、有或无白动重合闸(100 ms~600 ms)、大负载特别是电动机与电容器组的通断。表6低压交流电源系统中传导的单向瞬态源和骚扰度范围现象属性和

典型源

上升时间。

持续时间:

出现率

事件期间。

源阻抗

A(受控环境)

X(严酷)

接触电弧。

爆发(脉冲群)

单向瞬态时间标度

雷电<1km2

(1~10) 2

雷电>1km2

10 μs

1000us

(20300)Q

根据设备要求逐项考虑

根据情况逐项考虑

熔断器动作

(0.2~2) Q

所示的值为对(120~690)V(均方根值)电源系统的开路电压(即现象出现时,系统中既没有接入大的负载,也没有安装任何浪涌保护装置)。它们反映了这些瞬态的外部来源和耦合机理·且与系统电压无关。电流是建筑物内的电源线所承载的电流,而不是外部的雷击电流。对建筑物的直接雷击会在电源线内产生较大的电流。

所示的值为工频正弦波峰值处出现瞬态时的开路电压,并与工频电压相加。这些瞬态是由内部的源产生,基本上与系统电压(U峰)成比例。

瞬态的起始上升时间。

单次瞬态半峰值的宽度。

多重瞬态事件的总持续时间的数量级,以所示单位表示。6

电磁现象特征量

与骚扰度

典型源

上升时间。

持续时间

出现率

源阻抗

A(受控)

x(严酷)

表7低压交流电源系统中传导的摄荡瞬态源和骚扰度范围振铃波瞬态频率范围

高频(0.5~~5)MHz

局部系统对脉冲骚扰的响应

(50~300)

中频(5~500) kHz

建筑物对脉冲骚扰的响应

20 μs

(10~50) 2

根据设备要求逐项考虑

根据情况逐项考虑

GB/T 11684—-2003

低频(0.2~5)kHz

电容通断b

不经常

(10~50)n

所示的值为对(120~690)V(均方根值)电源系统的开路电压(即现象出现时,系统中既没有接人大的负荷,又没有安装任何浪涌冲击保护装置)。它们反映了这些瞬态电压的外部来源和耦合机理,与系统电压基本无关。

所示的值为工频正弦波蜂值处出现瞬态时的开路电压,含工频电压。这些瞬态是内部源产生的,基本上与系统电压(U#))成比例。

瞬态的起始上升时间。

瞬态包络线半蜂值的宽度。

GB/T 11684—2003

电磁骚扰

人口等

农村居住区可能是这类

位置的代表。

典型场所

不在高压线下方;靠近

无线电广播发射机的距

离大于1 km;距业余无

线电台的距离大于

200m。

架空线;暴露于强雷闪

区;高网络阻抗。

交流电源

直流电源

信号与控制

在各类场所

工作的典型

核仪器示例

不适用。

架空通信电缆或线路;

较短的控制线,小于

10 m;暴露于强雷

闪区。

与架空网络的连接;有

或没有高阻抗的当地接

地;没有联系的多个当

地的接地。

放射性探矿仪器,辐射

防护仪器中某些环境监

表8核仪器电磁环境

暴露于中等雷闪区;高和用户系统的连接;没轻工业区可能是这类位压线可能途径建筑物有制造或机械厂。上方。

商业区是这类位置的

代表。

城市居民区可能是这类

位置的代表。

距业余无线电台的距离

大于20 m;距在

1.6 MHz以下工作的无

线电广播发射机的距离

大于5km;可能有高频

电疗设备;可能靠近当

地变电站;在公共场所

可能有声频/助听系统。

电缆或较短的架空

档距。

不适用。

电缆或较短的架空

档距。

大量金属结构,可能是

(或不是)屏蔽接地,或

接地的。

辐射防护仪器中某些场

所监测仪器与环境监测

测仪器(如辐射水平

仪器(如氢及其子体监

监测仪器)。

测仪器)。

注:各类核仪器说明书中应说明其使用的电磁环境场所类别。9

置的代表。

距业余无线电台的距离距业余无线电台的距离大于20m;距在大于20m;距在

1.6 MHz以下工作的无

1.6MHz以下工作的无

线电广播发射机的距离

线电广播发射机的距离

大于5km;寻呼和便携

式通信系统;信息技术

设备(ITE)高度集中;

可能有高频电疗设备;

可能靠近当地的变电

站;可能有声频/助听

系统。

电缆或较短的架空线

路;高谐波水平信息技

术设备(ITE)、照明、可

调速驱动(ASD)系统;

装在屋顶的设备(暴露

于雷闪区)。

不适用。

大于5km;寻呼和便携

式通信系统;信息技术

设备(ITE)高度集中;

可能靠近低功率的工

业、科学与医学设备

(ISM);可能有高频电

疗设备;可能靠近当地

的变电站;可能有声频/

助听系统。

电缆或较短的架空

档距。

不适用。

电缆或较短的架空档电缆或较短的架空距;信号系统和被操作

的电力系统之间耦合

紧密。

大量金属结构,可能是

(或不是)屏蔽接地,或

接地的;电力系统和电

信(包括当地的)系统常

见的连接。

某些医用核仪器,某些

大量金属结构,可能是

(或不是)屏蔽接地或接

地的。

某些同位素与辐射应用

同位素与辐射应用核

核仪器。某些集装箱等

仪器。

无损检测放射源应用或

加速器应用核仪器。

场所类别和特征

GB/T 11684—2003

通信中心可能是这类位置在有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某重工业区、发电厂或开关站适用于固定设施。交通地区可能是这类位置」的代表。可能是这类位置的代表。

的代表。

距业余无线电台的距离大

高压线下方的停车场;紧靠

大功率移动式发射机。

于 20 m;距在 1.6 MHz 以

下工作的无线电广播发射

机的距离大于5km;紧靠

大功率的工业、科学与医学

设备(ISM);紧靠中压和高

压电力系统操作和隔离装

置;高概率工作的手持式发

射机和寻呼系统;紧靠电孤

焊机;靠近中压电缆。

中型发电厂的地下电缆;大架空线;暴露于雷闪区。型发电厂的专用高压变电

站;可能为专用馈电线;可

能为自备发电固有功率因

数的校正;大型可调速驱动

(ASD)系统;隔离开关的操

作;电弧炉;大涌流负荷;可

能有大故障电流。

带电池的整流器;操作感性不适用。负荷,大涌流负荷。

广泛存在的线路,在发电厂

中可以被隔离;可能有电缆

管道走线;可能和电力开关

装置紧密耦合;暴露于户

外;暴露于增加的雷闪区。

与网络大范围的连接;大面

积的接地网,一般能得到很

好的控制;互连的分散接地

网;大型接地环,可能有接

地故障大电流。

反应堆核仪器,辐射防护仪

器中场所监测、排出流监测

与个人监测仪器,某些同位

素应用检测仪器。

暴露于霍闪区。

有不同参考地的长线。

能使用有用意的建筑屏蔽;

能禁止使用便携式发射机;

采用静电放电(ESD)减缓

措施。

电缆或较短的架空线:高谐

波水平(ITE、照明、ASD);

装在屋顶上的设备(暴露于

雷闪区)。

些区域会出现较高的直流

和低颊磁场。在某些区域

会出现脉冲激光和手术刀。

医院可能是这类位置的

代表。

紧靠小功率工业、科学与医

学设备(ISM)设备:X射线

管内的X射线脉冲和内部

闪络(飞弧)高频电疗设

备:线性加速器(在GHz频

段内磁控管的击穿);超声

波设备(MHz电脉冲)。

救生设备;隔离变压器,不

间断电源;备用发电机。

带电池的专用整流器(可以是

不适用。

备用的);可能是备用发电机。

对无避雷线线路的雷电冲

信号系统与被操作电力系

击保护;采用静电放电|统之间耦合紧密;低水平监(ESD)减缓措施。

控制很好的习惯做法。

视系统。

控制很好的接地(安全)习

惯做法。

「某些环境监测辐射防护【某些医用核仪器。某些集装箱等无损检测放

射源应用或加速器应用核「仪器。仪器。

GB/T 11684—2003

电磁现象(源)与特征量

9kHz~27MHz任何源

27MHz(民用频带)(CB)

高(射)频

辐射振荡

(表1)

高(射)频

传导感应

连续波

(表2)

低(工)频

(表3)

静电放电

(表4)

低频传导

(表5)

高频传导

单向瞬态

(表6)

传导振荡

(表7)

业余无线电、全频带

(27~1000)MHz便携式,CB除外(27~1000)MHz移动式,CB除外

(27~1000)MHz所有其他源

(1~40)GHz所有源

(10~150) kHz

(0. 1-~30) MHz

(30~150)MHz

电源频率50Hz/60Hz

电源电压波动

电源电压督降

电源短时中断

电源频率变化

微秒、近距

微秒、远距

瞬态频率高频

瞬态频率中频

瞬态频率低颊

注:E:外壳,AC.交流电源,DC:直流电源,C/S:信号与控制,G:接地。10

表9核仪器电磁环境各场所

场所类别及

Dcjc/s

DCC/SG

GB/T 11684--2003

类别的骚扰源与骚扰度

其骚扰度

DCIC/S

ACDCC/S

AC|DCC/S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1684-2003 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1684-2003 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1684-2003 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