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0次  |  2024-12-13 15:59:57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在标准《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中,涵盖了一系列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类型。以下是对此的概述: 检测项目:
  • 电气性能测试:包括电源适应性、电源波动、耐压、电绝缘测试等。
  • 环境适应性测试:涉及温度、湿度、振动和冲击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性测试。
  • 功能性测试:包括报警准确性、报警可靠性以及响应速度测试。
  • 可靠性测试系统的长时间稳定性和故障率评估。
  • 抗干扰能力测试:抗电磁干扰和其他可能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测试。
检测方法:
  • 实验室测试:按照标准规定的实验条件进行的系统性测试。
  • 现场模拟:在模拟实际应用环境中进行测试,以评估系统的实际表现。
  • 耐久性试验:通过长期运行观察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涉及产品: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类安全防范产品:

  • 入侵探测器:如门窗感应器、运动检测器等。
  • 视频监控设备:包括摄像头、录像机等。
  • 信息传输设备:用于报警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 报警控制器和指示设备:用于系统的整体控制和状态监测。
  • 其他防盗报警设备:例如烟雾探测器、气体泄漏探测器等。

通过这些检测项目和方法,可以确保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在实际应用中达到预期的安全防范效果,保障用户的安全。

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标准号:GB 16796-1997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7-05-27

实施日期:1998-03-01

标准状态:现行

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对安全防范报警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是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及制定各类安全防范报警设备中安全要求的基本依据。本标准适用于金融、文博、商店、住宅、车辆等场所使用的各种通用和专用的安全防范报警设备。GB16796-1997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16796-1997

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的部分内容

GB16796-1997

在国际贸易中,安全认证是必须进行的。在设计、生产、使用、安装设备或系统时,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应该放在首位来考虑。自前家用电器、家用电子、医疗电气设备、电子测量仪器、信息技术设备、照相用电子闪光设备等行业已制定了安全要求的国家标推。本行业亦急需制定同类标准,以统一本行业的安全要求,为安全认证打下基础

由于与本行业对口的IECTC79尚未制定与本标准相应的标准,而选用其他行业的安全标准,如IEC65、IEC950、IEC348等又未能将本行业的安全要求包括进去,如防雷击、防激光照射等安全要求。而无这些要求在实际使用中已经使不少设备受雷电干扰而损坏。因此本标准在防电击、防过热、防内爆炸裂、防电离辐射等方面参考采用IEC65和IEC345。在防激光照射方面参考采用IEC825。在防雷击方面,参考采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的建议K.21;如果生产厂按GB3482的试验已有经验,能确定合适的严酷等级,也可按GB3482执行。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二所北京化安电子设备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庆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for security alarm equipmentGB 16796---1997

本标准规定了对安全防范报警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是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及制定各类安全防范报警设备中安全要求的基本依据。本标准适用于金融、文博、商店、住宅、车辆等场所使用的各种通用和专用的安全防范报警设备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828一89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3482—83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GB4064一83电子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4208--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706.1—92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GB4793-84电子测量仪器安全要求GB5169.7--85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本生灯型火焰试验方法GB 7247—1995

激光产品的辐射安全、设备分类、要求和用户指南GB8898一88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GB/T 14162—93

产品质量监督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为质量指标)

SJ3270—90

SJ 3271—90

SJ 3272--90

SJ 3273--90

SJ 3274—90

SJ3275—90

SJ 3276—90

隔离变压器的安全要求

隔离电容器的安全要求

电阻器的安全要求

高压元件和组件的安全要求

单相交流电源开关的安全要求

单面纸质印制线路板的安全要求插头电源线的安全要求

)小型熔断器用管状熔断体

SJ 3277—90

3定义和符号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5-27批准698

1998-03-01实施

3.1定义

3.1.1可触及部分accessible partGB 16796--1997

用标准试验指【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可以接触到的部分(GB4793--84中2.6.1)。3.1.2带电部分 livc part

接触它时会引起明显电击的部分(GB4793--84中2.6.2)。3.1.3保护接地端子protectiveearth terminal为了安全而与仪器的导电件相连接的端子,它用来连接一个外保护系统(GB4793中2.2.3)。3.1.4 电气间隙 clearance

导电件间在空间测得的最短距离(GB4793—84中2.4.1)。3.1.5安全特低电压safety extra-low voltage(SELV)在导体之间或导体与地之间交流有效值不超过50V的电压。在电路中,用安全隔离变压器或具有独立绕组的变压器将其与电源隔离开(GB4793-84中2.3.5)。3.1.6爬电距离 creapage distance导电件间沿绝缘表面测得的最短距离(GB4793—84中2.4.2)。3.2符号

安全标志符号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4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4.1分类

根据不同的保护原理,防电击的安全分类为、Ⅱ、Ⅱ类,1类:至少具有完整的功能绝缘并通过与保护导体(如外壳、屏蔽等)的接地提供安全的设备;Ⅱ类:不具有保护接地而靠绝缘隔离提供安全的设备;类:使用安全特低电压的设备,且设备内部产生的电压不大于安全特低电压。具有激光光源的设备还应按GB7247分类为1,23a,3b,4类。上述分类均应标记在产品上。

4.2-般要求

4.2.1元器件及材料

设备所使用的隔离变压器、隔离电容器、电阻器、高压元件和组件、交流电源开关、印制线路板、插头电源线、小型熔断器等元器件必须经安全认证,符合:SJ3270,SJ3271,SJ3272,SJ3273,SJ3274,SJ3275,SJ3276,SJ3277的安全要求。设备的绝缘不准使用吸湿的绝缘材料及易燃性材料,如:毛毡、羊毛、黄麻、皮革、亚麻布、普通纸、木材、石棉、亚麻为填料的塑料、石棉纤维板等。4.2.2安全设计准则

a)通过安全分析、安全设计、材料选择,使系统得以避免或者减少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b)应减少或控制一切难以消除的危险,使之符合技术要求;c)对会引起系统不能工作、损坏设备、危及人身安全等因素,应尽量消除或加保护措施;d)操作时可能接近的零部件不能带有高压、毛刺、放射性物质;危险处应加标记或设有安全保护装置,并在使用说明书中加以注明;e)

f)万一事故发生,应有使设备和人员损失程度减至最低的措施,在设计产品时应遵守GB4064规定的有关原则。

4.2.3结构要求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4208中IP21的要求。设备的机械结构应有足构的强度,能满足使用环境的要求,并能防止由手机械不稳定、移动、突出物699

和锐边造成对人贯的损伤。

4.3标志

4.3.1标志内容

设备应有清晰的标志:

型号或规定的代号;

制造厂的名或商标;

额定输入电压,

额定输入功率;

保险丝管额定电流:

直流电源的极性;

安全类级别;

h)安全符号。

GB 16796-1997

如果无法在设备上标志上述内容,则应在说明书中给出。试验方法:目视检查。

4.3.2标志的耐擦性

标志应不易被擦除。

试验方法:用棉花球沾水擦试15s,再用浸汽油的布擦拭15s。擦试后,标志不应辩认不清。4.4防电击

4.4.1可触及部分

可触及部分(包括操作轴、手柄、端子和外壳等)不应带电,带电件必须用被覆材料或绝缘材料保护。试验方法:用内阻不小于50kα的电压表(或示波器)检测,电表的一端接大地,一端接可触及部分。若测得的情况符合如下条件时,均认为不带电:a)电压不超过50V,天线端子的放电量不超过4.5uC;b)电压超过50V时,测得流过2ka非感性电阻的电流,其交流值不超过0.7mA,热带地区使用的产品不超过0.3mA,而显:

-对于450V(峰值)的电压,对地电容不超过0.10644μF(额定值);对450V~15kV(峰值)的电压,放电量不超过45pC;-对超过15kV(峰值)的电压,电能量不超过350mJ。对地的放电应在关机后立即测量。频率超过1kHz时,最大安全电流应为0.7mA(峰值)与千赫兹倍率的乘积,但最大值为70mA(峰值)。

在两个可触及件间的电流值或电压值,也应符合上述要求。4.4.2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1、I类设备与电网电源导电连接或与测量控制电路导电连接的电路部件,按正常工作时的额定电压其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至少应符合表1的规定。若不符合规定要承受4.4.11的试验。表1电距离和电气间

额定电压,V

直流或正弦

有效值

>24~60

>60~130

交流峰值或交直

流合成电压

>34~85

>85~184

1类设备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耳类设备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额定电压,V

直流或正弦

有效值

130~250

>250~450

>450~660

>660~~1 000

≥>1 000~1 500

>1 500~~2 000

交流峰值或交直

流合成电压

184~350

>350~630

>630~933

>933~1400

≥1 400~2 100

2 100~2 800

GB16796—1997

表1(完)

【类设备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1类设备

电气间隙

4(3)

爬电距离

注:括号的数值适用于设计和制造中没有较大间隔距离的小型元件(印制电路板、微型组件)和部件,而且只有结构上能严格保证元件、部件装入设备后,间隙不再减少时,才允许采用这个数值。试验方法:用量具测量。

4.4.3抗电强度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的电源插头或电源引入端与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应能承受表2规定的45~65Hz交流电压的抗电强度试验,历时1min应无击穿和飞弧现象。表2抗电强度

额定电压Ui,V

直流或正弦有效值

0~60

61~125

126250

251~500

交流峰值或合成电压

0~85

177~354

355~707

2Ui十整干伏数

试验方法:受试样品在相对湿度为91%~95%,温度为28C~30℃,48h(热带使用的产品温度为40C土2C,120h)的受潮预处理后,立即从潮湿箱中取出,在电源插头不插入电源、电源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在电源插头或电源的引入端与外壳或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以200V/min的速率逐渐施加试验电压,测试设备的最大输出电流不小于5mA,在规定值上保持1min,不应出现飞弧和击穿现象,然后平稳地下降到零。如外壳无导电件,则在设备的外壳包一层金属导体,在金属导体与电源引入端间施加试验电压应符含上述要求。

4.4.4绝缘电阻

a)安全防范报警设备的电源插头或电源引入端与外壳或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经受潮试验后,加强绝缘的产品不小于5MQ,普通绝缘的产品不小于2MQ(Ⅱ类为1MQ)。工作电压超过500V的设备,上述绝缘电阻的阻值应乘上一系数,该系数等于工作电压除以500 V.

试验方法:在电源插头不插入电源、电源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在电源插头或电源引入端与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施加500V(类为100V)直流电压稳定5s后,立即测量绝缘电阻。如外壳无导电件,则在设备的外壳包一层金属导体,测量金属导体与电源引入端间的绝缘电阻值。b)按GB8898-88中10.1的规定进行电涌试验后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MΩ。试验方法:按GB8898—88中10.1的规定进行。注:无天线连接端子的设备不进行b)项试验。701

GB16796—1997

4.4.5保护接地端子

1类设备的保护接地端与可触及导电件间应有导电良好的直接连接,接触电阻不应大于0.52。试验方法:用目测法检查并测量可触及导电件与保护接地端子间的电阻值,测量时电流应为10A,用电压表测量二端的压降不应超过5.0V,通电持续时间为1min。4.4.6泄漏电流

1、Ⅱ类设备工作时的泄漏电流值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亚类设备不作泄漏电流试验。表3泄漏电流

直接连接

保护接地端

间接连接

保护接地端

泄漏电流!

AC 5mA(P-P)

DC 5mA

AC 5mA(P-P)

注:测量电路图见附录C(标准的附录)。泄漏电流12

AC 0.7 mA(P-P)

DC 0.7 mA(P-P)

AC 0.7 mA(P-P)

DC 2mA

测量电路

按图C1连接

按图 C2连接

按图C3连接

试验方法:受试样品置于绝缘台面上,用1.1倍的最高额定电源电压供电,直到温度趋于平衡。测量转换开关与电源开关可任意组合读取电流表的示度。电流表的内阻为2k2(包括电流表的外串联电阻)。4.4.7自动保护

工作时电压超过4.4.1b)所规定的高压电路,应有自动放电电路。在切断高压时,应在2s时间内放电至24V以下。

试验方法:设备工作30min后切断高压或拔出交流电源插头,用数字式秒表测量时间,2s后立即用三用表测量该点电压或插头二脚之间的电压。4.4.8电源线

1类安全设备的电源线必须使用三芯电源线,其中地线必须与设备的保护接地端连接牢固。电源线的其他要求应符合SJ3276的要求。试验方法:目视检查,并按SJ3276进行试验。4.4.9熔断器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应有熔断器或限制输入电流的措施。熔断器熔断时,不应使保护接地断开。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应确保到达预定温度时,能安全的切断电路。试验方法:在故障条件试验时检查。4.4.10高压标志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内如有接通瞬间的电流大于2.0mA、1.5kV以上的高压,则应在适当的位置标明高压符号并注明数值(见附录B)。试验方法:目视检查。

4.4.11故障条件下的试验

根据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图,判断易于导致损坏的故障条件。按最方便的原则,依次施加如下故障条件不应损坏设备,引起燃烧或发生电击。a)电源极性反接;

b)输出端短路;

c)手触摸输入端;

GB16796-1997

d)引线间互相接错(受结构限制,不致接错的引线除外);e)停止电扇的强制冷却;

f)变压器的次级绕阻短路,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短路,如有铁心和屏蔽,每一绕组与铁心及屏蔽短路;

g)电容器的两极短路,如有外壳,每个极与金属外壳短路。在上述试验中如有故障显示则试验2min;如无故障显示则试验4h。在试验期间不应损坏设备,引起燃烧或发生电击。

注:熔断器断开或不能证常工作,被认为是故障显示。4.5防雷击

a)设备应安装在有防雷保护的范围内,以防止直接雷击;b)凡配有天线的设备,室内天线插座与地之间应有5.1MQ电阻或避雷装置;c)在市电电源线、天线馈线、遥控线及连接探头、控制器等长线的引入端,应采取保护措施并有保护接地端。

试验方法:目视检查,并按GB3482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严酷等级由产品标准规定;产品标准未规定严酷等级时,按CCITT建议K.21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见附录D(标准的附录)。4.6防过热

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应能安全工作,受热后不应起火;点燃时不应蔓燃;操作人员接触到可触及件时不应有烫伤的危险。

4.6.1温升

4.6.1.1有人值守的设备,在环境温度为25C士2C时,设备的前面板及工作控制器的温度不应超过49℃,而暴露的部件包括设备外壳不应超过65℃。试验方法:用点温度计测量表面温度。4.6.1.2设备内的电源变压器、继电器等发热部件在高温工作条件下,连续工作4h后,其温升不应超过该部件规定值。

试验方法:对于铜绕组用数字式毫欧姆表测量试验开始时和试验结束后的绕组电阻值,用温度计测量试验开始时的环境空气温度和试验结束时的环境空气温度,其温升△t按下式计算:At=RR(234. 5 +t) -(ta -t)

式中:R2

试验结束时的绕组电阻,2;

试验开始时的绕组电阻,;

t—试验开始时的环境空气温度,℃;t2-—试验结束时的环境空气温度,C。对于铝绕组应采用225代替式中的234.5。4.6.2阻燃

非金属外壳的设备,其外壳应能阻燃。经火焰烧5次,每次5s,不应烧着起火。试验方法:采用本生灯,燃烧气体为甲烷或天燃气,火焰直径9.5mm,其中蓝色火焰高度20mm,用此火焰对样品烧5次(火焰与样品表面的夹角为45°时烧3次,为90°时烧2次)。每次烧5s,均不应烧着起火,参照GB5169.7执行。

4.7防内爆和炸裂

用于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因过热或过负荷易引起内爆或炸裂的器件,本身应有防止内爆和机械冲击的安全措施。

试验方法:用目视法检查。

4.8防激光照射

4.8.1安全阅值

GB 16796—1997

具有激光辐射的设备,工作时进入人眼睛的光辐射能量不应超过下述之一的安全阙值:连续波CW激光:1×10-6W/cm2;非Q开关激光:1×10-°J/cm2。试验方法:根据光源辐射波段,选用相应的辐照度计、激光功率计,对非通光工作区距离设备5cm处,测量泄漏光辐照度值不得超过允许值;对通光工作区,距设备1m处测量辐照度值,如超过允许值时,应按GB7247采取保护措施。4.8.2保护措施

a)应有良好的光防护罩,以避免散射光辐射泄漏超过允许值;b)5mW以上的激光光源应配有警报装置,以便在工作时发出警告或指示;c)0.5W以上激光光源通光口应装有光阀;d)在说明书上提供必要的资料:波长或波长范围;光束直径和发散角;最大平均输出功率;最大光束发射强度;安全使用指导。

试验方法:目视检查。

4.9防电离辐射

除另有规定外,距设备外表面5cm的任何位置的照射量率不超过50μSv/h。试验方法:用照射量率测量仪测量。4.10防微波辐射

除另有规定外,距微波辐射设备外表面5cm处任何位置的微波辐射平均功率密度不得超过0.01mW/cm2,主窗口上不超过5mW/cm2。本要求适用于频率在10MHz~100GHz之间的乱真辐射,但不适用于用来传输微波辐射的部件,如波导输出端。

试验方法:用微波漏能测量仪测量。4.11防超声压力

操作人员在设备附近所处各点的超声压力不得超过极限值。频率在20~100kHz范围内暂定的极限值为110dB(以10-12W/m2为基准)。试验方法:用超声功率计检查。5检验规则

5.1试验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试验属鉴定试验,抽取样品为2~~5台。本标准规定的4.3,4.4.3,4.4.4,4.4.5,4.4.7属质量一致性检验,抽取样品数按GB2828随机抽取。

由第三方独立对产品进行监督抽样检验时,按GB/T14162的规定进行,除4.3属C类不合格外,其余为A类不合格。A、B、C类监督质量水平分别为1、4、10,按检验水平I或Ⅱ进行随机抽样。5.2试验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试验通常在下列条件下进行:温度:15℃~~35℃;

相对湿度:20%~80%;

气压:86~106kPa。

被试样品处于正常使用位置,电源电压在产品标准的额定范围内,按最不利的组合任意选定供电电源值。

5.3试验评定

GB16796-1997

鉴定试验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才认为通过,如有一项或一台不符合要求,则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对该项目再次进行试验。如仍不合格,则认为鉴定试验未通过;如合格,则认为通过。质量一致性试验的评定,对连续生产的产品按GB2828中规定的判定数判定。由第三方独立对产品进行监督抽样检验时,按GB/T14162的规定进行判定。705

尺寸单位mm

公差:

角度±5″

直线尺寸

小于25mm

大于25mm2±0.2

绝缘材料

GB 16796--1997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铰接式试验指

圆柱形

GB16796—1997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安全标志符号

交直流

1A保险丝管

保护接地端子

测量接地端子

电离辐射

强光或激光

注:上述标志可组合使用,亦可加注文字,如1kv备

边框符号黑色

背底黄色

GB16796-1997

附录C

(标准的附录)

泄漏电流测量装置

1·可触及导电件或缠绕在仪器上的金属箔;2-电网电源;3--转换开关;4保护接地端子;5--测量接地端子6-开关;7保护性绝缘附录D

(标准的附录)

用户终端耐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能力(尔本,1988)

CCITT第V研究组制定本建议,是为了满足使用或设计用户设备的主管部门和生产厂家的追切需要。请读者注意,CCIIT正在进一一步研究下列题县:一地电位升高;

一电的快速瞬变;

一市电端口与电信端口之间壁垒的各种运行试验;高频电力电压的电涌;

市电电压的短附中断。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