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5次 | 2024-12-21 11:49:58
GB/T 17884-1999 费率和负荷控制用电子式纹波控制接收机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GB/T 17884-1999 费率和负荷控制用电子式纹波控制接收机》,检测项目和相关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这些信息可用于理解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如何确保产品符合这些标准。检测项目:
- 功能测试:确保接收机能够正确接收和解码费率和负荷控制信号。
- 精度测试:验证接收机的时间精度和控制信号的准确解码。
- 电磁兼容性测试:确保接收机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不受干扰。
- 耐环境性测试:模拟接收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工作稳定性,包括温度、湿度等。
- 机械强度测试:评估接收机在运输与操作过程中对物理冲击的抵抗能力。
- 安全性测试:检测接收机的电气安全性和无危害性。
检测方法:
- 功能测试一般通过标准信号模拟器来测量接收机的信号处理能力。
- 精度测试通常通过与标准时钟进行同步来检查时间误差。
- 电磁兼容性测试需借助电磁干扰检测设备,在模拟的电磁环境中进行。
- 耐环境性测试利用环境模拟箱,在不同的预设温湿度条件下进行长时间考察。
- 机械强度测试通常包括振动试验和跌落试验,以确认物理损害的耐受性。
- 安全性测试涉及高压绝缘测试和耐久性试验,确保设备在电气条件下的安全使用。
涉及产品:
该标准适用于用于费率和负荷控制系统的电子式纹波控制接收机。这类产品通常用于电力分配系统中,用于控制电力费率和负荷,以实现电力的有效管理和节约。
通过这些检测项目和方法,确保相关产品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GB/T 17884-1999 费率和负荷控制用电子式纹波控制接收机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费率和负荷控制用电子式纹波控制接收机
标准号:GB/T 17884-1999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9-10-10
实施日期:2000-03-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7884-1999 费率和负荷控制用电子式纹波控制接收机的简介
本标准对室内用电子纹波控制接收机的型式试验规定了要求,其接收机是用于接收和翻译叠加在电网电压上的某一音频脉冲信号并执行相应的开关操作。在本系统中,通常用电网频率(工频)使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步工作。本标准中,对控制频率和编码方式没有给予标准化。本标准没有给出接收机内部具体结构的要求。本标准没有包括验收试验和一致性试验(但在附录G中给出了一个可作为验收试验的例子)。本标准中没包括可靠性方面的要求,因为尚没有可纳入型式试验文件的加速试验方法来检验本项要求。GB/T17884-1999费率和负荷控制用电子式纹波控制接收机GB/T17884-1999
GB/T 17884-1999 费率和负荷控制用电子式纹波控制接收机的部分内容
GB/T17884-—1999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1037:1990《费率和负荷控制用电子式纹波控制接收机》及第---次修订案Amend.1:1996和第二次修订案Amend.2:1998。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电能管理,管理电网负荷,提高负荷率,系统包括中央控制机、本地控制机,音频发射机、注人设备、音频接收机。本标准仅是规定了电子式纹波控制接收机的一般功能本标准的名称避照IEC的原意将“ripple”译为“纹波”,将标准中“audio\译为“音频”本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额定电源电压、额定切断电压等的IEC给出值做了相应调整,如:120V改为100V、230V改为220V,400V改为380V等。本标准引用标准中尽可能给出了对应的等同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尚木被采用为我国标准的国际标准,在增设的附录L中也列出了相应的可参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其译文刊出的文集名称。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G、附录H、附录J、附录K和附录L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韩松林、徐人恒。325
GB/T 17884 ·1999
IEC 前言
1)IEC关于技术问题的正式决议或协议,是由对该问题特别关心的国家委员会代表参加的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因而,它们尽可能地表达了国际上对该问题的一致意见。2)这些决议或协议文件以推荐的形式供国际上使用并在这种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所接受。3)为了促进国际上的统一,IEC国家委员会都保证在本国家和本地区标准中尽最大可能采用IEC国际标准。IEC标准与相应的国家或地区标准之间的任何分歧应在国家或地区标准中明确指出。本国际标准是由IEC第13(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设备)技术委员会制定的。IFC60687第二版取消并代替了1980年的第一版。本标准文本基于下列文件:
六月法
13(CO)1007
有关本标准投票的全部资料可查阅上表中的表决报告。表决报告
13(C0)1010
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是标准的附录。附录G、附录H、附录J和附录K是提尔的附录。IEC引言
纹波控制接收机是远控系统中的一个单元,该系统可使大量的接收机由中心点控制而同步运行。其控制信号通常是叠加在工频电网上的音频电压,并作为脉冲予以编码,包含有诸多控制功能。还可采用其他形式的控制信号,如:调频信号、工频失真信号等。这些信号通过供电网从注人点传送至接收机。本标准中对该系统中的某些参数,如:频率值或编码方式没有给予标准化为了便于对本标准的使用,应遵循下述原则:1)本标准中的各项要求是非限制性的。如果确有必要,用户可以在其他技术条件中附加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和试验都是针对接收机一般功能制定的。没有规定功能元件的工作方式,有关这些方面的要求和试验,可以作为附加技术协议中的主要内容。2)纹波控制系统是电网运行中的辅助设备。它们的设计是由电网特性参数和其他因素决定的。目前,电力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导致供电电压中谐波畸变程度的同时增加。本标中指出的谐波幅值考虑了这方面的发展,它们没有被作为电网中的允许值,而是作为设计和测试接收机时的推荐值来考虑的,这些推荐值能够适合于正在发展中的电网的特殊性能。为与原有的发射机配合使用以及用于控制频率等于或很接近谐波频率的情况,接收机的设计不必遵守本标准的所有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费率和负荷控制用
电子式纹波控制接收机
Electronic ripple control receiver for tariff and load control1范围
GB/T 17884 1999
eqv IEC 61037:1990
本标准对室内用电子纹波控制接收机的型式试验规定了要求,其接收机是用于接收和翻译叠加在电网电压上的某一音频脉冲信号并执行相应的开关操作。在本系统中,通常用电网频率(工频)使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步工作。本标准中,对控制频率和编码方式没有给予标准化。本标准没有给出接收机内部具体结构的要求。本标准没有包括验收试验和一致性试验(但在附录G中给出了一个可作为验收试验的例子)。本标准中没包括可靠性方面的要求,因为尚没有可纳人型式试验文件的加速试验方法来检验本项要求。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版本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423.1-19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实验规程实验A:低溢试验方法(eqv IEC 60068-2-1: 1974)
GB/T2423.2--19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实验规程实验B:高温试验方法(eqv IEC 60068-2-2:1974)
GB/T 2423.4-—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实验规程实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eqv IEC 60068-2-30:197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5—1995
(idt IEC 60068-2-27:1987)
GB/T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
弦)(idtIEC60068-2-6:1982)
GB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eqvIEC60529:1989)GB/T5169.10—1997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试验方法灼热丝试验方法总则(idtIEC 60695-2-1/1:1994)
GB/T5465.2-1996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idtIEC60417:1994)GB9254--1998信息处理设备的无线电干扰特性极限值和测量方法(idtCISPR22:1993)GB/T11021-1989电气绝缘的耐热性评定和分级(eqvIEC60085:1984)GB/T16927.1一1997高压实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实验要求(eqvIEC60060-1:1989)GB/T16927.1-1997高压实验技术第二部分:测量系统(eqIEC60060-2:1994)GB/T17626.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dt61000-4-2:1995)国家质量技术监警局1999-10-10批准2000-03-01实施
GB/T 17884 --- 1999
GB/T17626.3-1998电磁兼睿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dt 61000-4-3:1995)
GB/T17626.4--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idt 61000-4-4:1995)
IEC60050-301:1983国际电工词汇(IFV)3301章:电测量一般术语302章:电测量仪表303章:电子测量仪表
1EC60060高压试验技术
IEC60068-2-1:1990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试验A:低温IEC60068-2-2:197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试验B:干热IEC60068-2-30:1980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试验Db和导则:湿热循环(12+12小时循环)
IFC60085:1984电气绝缘的热评定和分类IEC60269-3:1987低压熔断器第3部分:非熟练人员使用的熔断器(主要为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熔断器)的补充要求
1EC60410:1973特性检验中抽样方案和程序IEC60721-3-3:1994环境条件分类:第3部分:环境参数组及其严酷程度的分类第3单元:适固
定使用在有防护的场所
IEC60817:1984弹簧锤打击试验仪器和校验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般定义
3.1.1静止式纹波控制接收机static ripple control receiver由固态元件组成输人和译码电路的仪器,接收和翻译叠加在电网电压上的单--音频脉冲并执行相应的开关操作。
3.1.2标准接收机standard receiver安装在设备板、表板或仪器轨道上(或是仪表的一部分)的接收机。3.1.3专用接收机special receiver特殊用途的接收机。例如:街道照明用接收机。3.1.4额定供电电压(Un)rated suppiy voltage(U.)接收机设计时所依据的供电电压值。3.1.5额定供电频率(f,)ratedsupplyfrequency(f,)接收机设计时所依据的供电频率值。3.2功能单元术语
3.2.1输人单元input element
将控制信号从供电电压中分离出来并传送到译码单元的功能单元。3.2.1.1额定控制电压(U.) rated cantrol voltage(U.)叠加在供电系统电压上的音频电压,本标准中统一采用均方根值,并以接收机的额定电源电压U的百分数表示。
3. 2. 1.2 工作电压(Ur) operate voltage(Ur)在规定条件下,能保证接收机正确工作的控制电压最小值,其消息按系统的要求编码。3.2. 1.3 非工作电压(Un) non-operate voltage(Unr)在规定条件下,接收机不工作的控制电压最大值,其消息按系统的要求编码。328
GB/T 17884 --- 1999
3.2.1.4最大控制电压(Umax)maximumcontrolvoltage(Umax)在规定条件下,保证接收机正确接收系统所要求的消息代码的控制电压最大值。3.2.1.5额定控制频率(f.)rated control freguency(f.)接收机设计时所依据的控制电压频率。3.2.2代码和译码单元
3.2.2.1 代码 code
给定具有规定周期的脉冲位置数的序列。注
1在附录H中给出了纹波控制代码时序的举例。2每一个脉冲位置由一个数字标记。3.2.2.2译码单元decoding element该单元从输入单元收到的信号中识别出对应的被定义的指令,并以相应的信息送至输出单元。为此,译码单元首先应检查定义的位置上有无信息脉冲出现。3.2.2.3脉冲位置pulse position纹波控制代码的位置,此处信息脉冲可能出现或不出现。3.2.2.4起始脉冲starting pulse代码的第一个脉冲,用以起动接收机的译码操作。注:\一般用数字0\标记。
3.2.2.5信息脉冲information pulse在起始脉冲之后出现在代码位置上的脉冲,由其位置数表示。3.2.2.6脉冲间隔pulse interval在纹波控制代码中起始脉冲开始或个信息脉冲的开始与下个信息脉冲开始之间的时间间。注:脉冲问隔包括-→个由码制决定的脉冲宽度,即由脉冲和可能跟随的脉冲间歇组成。3.2.2.7 消息 message
起始脉冲和一定数量的代表个或多个指令的信息脉冲组成。3.2.2.8 指令 command
为一组命令,是可由接收机翻译成由其输出单元执行一定操作的命令。注:通常由一个或多个信息脉冲的出现或不出现来表征。3.2.2.9循环周期cycle duration起始脉冲的开始与接收机恢复到静止状态之间的时间间隔。3.2.3输出单元output element
由受译码单元提供的信息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开关组成的单元。3.2.3.1额定切断电压(U.)rated breaking voltage(U.)设计开关时所依据的电压值。
3.2.3.2额定切断电流(1.)rated breaking current(1)设计开关时所依据的电流值,即在规定条件下可使开关闭合、连续工作以及断开的电流值。3.2.3.3最大总电流(Itot)maximum total current(Itst)在规定的条件下,接收机所有输出开关能同时连续工作的电流总和。3.2.3.4操作operation
输出单元状态的一对变化,由断开状态变为接通,或反之。3.3机械单元定义
3.3.7底座base
接收机底板,通常用它固定和装配电路板、输出单元、端钮或端钮盒和表盖。329
3.3.2盖cover
GB/T17884—1999
由透明的或不透明的材料制成的接收机前面的外罩。3.3.3壳case
由底座和盖组成。
3.3.4可触及的导电部件accessibleconductivepart接收机组装完可供使用时,由标准试指可触及到的导电部件。3.3.5保护接地端protective earth terminal为了安全的自的而与接收机可触及导电部件相连的端子。3.3.6端钮盒terminal block
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支座,供组装接收机的全部或部分端钮3.3.7端钮盖terminal cover
覆盖接收机接线端子和接于这些端子的外部导线或电缆末端的盖。3.3.8间隙clearance
两导电部件间的最短距离。
3. 3.9 爬电距离 creepage distance两导电部件间沿绝缘体表面测得的最短距离。3.4绝缘定义
3.4.1基本绝缘basic insulation带电部件上对防触电起基本保护作用的绝缘。注;基本绝缘不一定包括仅用于功能目的的绝缘。3.4.2附加绝缘supplementary insulation除基本绝缘外所附加的种独立的绝缘,以便在基本绝缘失效时仍能防止触电。3.4.3双重绝缘double insulation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二者组成的绝缘。3.4.4加强绝缘reinforced insulation应用于带电部件的单一绝缘系统,具有与双重绝缘同等程度的防触电能力。注:“绝缘系统”词不可理解为是一个单一体,其可由多层构成,每一层不能按附加绝缘或基本绝缘单独试。3.4.5绝缘封装式I类防护接收机insulation encased receiver of protective class1外壳是绝缘材料的接收机,不仅依靠基本绝缘防止触电,面且还具备附加防护措施。如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但对保护接地或依赖的安装条件未作规定。3.5影响量定义
3.5.1影响量influence quantity影响接收机工作性能的(通常是指接收机外部的)任何量。3.5.2参比条件referenceconditions一组带有参比值及其允差以及参比范围的影响量和性能特性,按此条件规定工作性能。3.5.3 电磁骚扰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s能从功能上影响接收机工作性能的传导或辐射的电磁干扰。3.5.4参比温度reference temperature规定作为参比条件的环境温度。3.5.5额定工作条件ratedoperatingconditions性能特性为一组规定的测量范围,影响量为组规定的工作范围,在此范围内规定和测定接收机的改变量或工作性能。
3.5.6规定的工作范围specified operating range3.30
GB/T 17884 --- 1999
单影响量值的范围,此范围形成额定工作条件的一部分。3.5.7工作的极限范围limit range of operation处在工作状态的接收机所能承受的最恶劣条件,在此条件下不损坏和降低性能,当恢复至额定工作条件后,接收机可继续工作。
3.5.8储存和运输条件storage and transport conditions非工作状态下接收机无损坏和降低性能所能承受的最恶劣条件,当恢复至额定工作条件,接收机可继续工作。
3.5.9正常工作位置normal working position为能正常工作,制造厂所规定的接收机的工作位置。3.6试验定义
3.6.1型式试验type test
为检验接收机的型式是否符合本标准中相应准确度等级的全部要求,而对制造厂选出的同-·型式的并有相同特性的只或数只接收机进行的一系列试验的过程。4技术要求
4.1标准电量值
4.1.1额定电源电压(Um)
Un标推值为:100V和220V。
4.1.2额定电源频率(f.)
fh标准值为:50Hz。
4.2机械要求
4.2.1一般机械要求
接收机的结构设计应能保证在正常使用中和在正常条件下避免引起任何危险,尤其应保证:a)防止电击的人身安全;
b)防止过高温度的人身安全;
c)防止火焰蔓延;
d)防止异物、灰尘和水的进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应该有效地保护所有易受腐蚀的零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任何保护层不应由于正确操作而引起损坏,也不因暴露在空气中而发生损坏。接收机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能承受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温升元件应可靠地加以固定以防松动。接收机的结构应设计成尽量减少由于导线,螺钉等的偶然松动而引起的带电部件与可触及导电部件之间绝缘短路的危险。
4.2.2外壳
接收机外壳是可铅封的,仅在拆开铅封后才能触及接收机的内部部件。机壳应按照I、Ⅱ防护等级来设计。没有辅助工具,机壳应不能打开。外壳的结构和安装应保证任何非永久性变形都不妨碍接收机的正常工作。除另有规定外,在参比条件下,当接收机的电源电压对地大于250V时,其外壳全部或部分是金属件时应设有保护接地端。
4.2.3端钮、端钮盒、保护接地端端钮可以组装在一个有足够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的端钮盒中。为满足此要求,当选择绝缘材料作为端钮盒时,应该考进行相应的材料试验。331
GB/T 17884 -- 1999
端钮盒的构造应保证纹波控制接收机在额定工作条件下引起的任何形变符合本标准的绝缘要求及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
形成接线端孔扩展部分的绝缘材料上的孔,应有足够的尺寸,以容纳导体的绝缘导体固定到端钮上的方式应保证充分持久的接触,使其不产生松动或过热的危险,应该把承受接触力的连接螺钉和在接收机寿命期内需要多次松开和拧紧的螺钉拧入金属螺套中。对额定切断电流高达25A的接收机,使用的螺钉型端子应满足在每个端钮上连接不小于1.5mm的一根导线或1.5mm2的两根导线。如果不使用螺钉式端钮而使用一个装置作为联接导体,则该装置在连接和断开20次后仍应保持原效能。
应该使每…端钮的所有部分与其他金属部件相接触而产生腐蚀的可能性最小。所设计的电气接触面不应通过绝缘材料传送接触力。组合在起的不同电位的端钮,应通过绝缘层加以保护,防止偶然的短路。个输出电路的端钮可认为是同电位的
端钮,导体固定螺钉或内外部导体不应与金属端钮盖形成接触。若有保护接地端,则:
a)应与可触及金属部件电气连接;b)若可能的话,应是接收机底座的一部分;c)最好位于靠近端钮盒处;
d)应能容纳一根其截面至少等效于最大容量输出线路导线的导体;e)应能通过接地符号明显地予以识别(参见GB/T5465.2-1996No.5019)。安装后,不使用工具不能够松动保护接地端。4.2.4端钮盖
若接收机端钮组装在一个端钮盒内,并且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则应有一个与接收机盖分开的独自封印的端钮盖,端钮盖应盖住所有端钮。除另有规定外,端钮盖还应盖住导体的固定螺钉和外部导体的一·定长度及它们的绝缘。
如接收机是板面安装式,则不拆开端钮盖的封印就不可能触及到端钮。4.2.5间隙和肥电距离
端钮盒的间隙和肥电距离,以及接线端与其周围金属部件之间的间隙和电距离都不应小于表1中的规定值。
端子盖(如果是金属的)与螺钉(在固定最大导体时)的顶面之闻的间隙不应小于表1中规定值。表1端钮盒的间隙和爬电距离
最大电压(相对地)
还应满足冲击电压试验的要求。4.2.6耐热和阻燃
最小间隙
最小爬电距离
端钮盒,端钮盖和接收机外壳应确保防止火焰蔓延。这些部件不应由于与过热的带电部件接触而点燃。
4.2.7防尘和防水
GB/T 17884 --: 1999
接收机应该符合GB4208中规定的IP51防护等级,但在接收机内不允许装入吸潮物质。试验见5.2.5
4.2.8接收机的标志
4.2.8.1铭牌
接收机应标有如下信息:
a)“纹波控制接收机”名称;
b)制造厂名或商标,若需要,还应有制造厂地址;c)型号名称:
d)系列编号和制造年份;
e)额定电源电压:U,
f)额定电源频率:f.;
g)工作电压(U,的百分数):Ur;h)额定控制频率:f.;
i)额定切断电压:U;
j)额定切断电流:l.;
k)所有输出单元的总电流:Iar(若该值低于接收机所有输出开关额定切断电流的总和);1)Ⅱ类防护绝缘包封的仪表,加双方框回符号。接收机在无外壳时,至少可通过它的系列号加以识别。4.2.8.2接线图和端钮标志
每个接收机应标志有不易涂改的接线图。可按照符合国家标准的识别图来标识接线图。若接收机端钮有标志,则该标志也应标在图中。4.2.9工作状态指示器
接收机应具有一个工作状态指示器,应能通过指示器的闪烁方式区分出接收机是否在接收信息。4.3气候条件
4.3.1温度范围
接收机的温度范围如表2所示,表中值引自IEC60721-3-3中表1,其中m)冷凝和p)结冰情况例外。试验见5.3。
表2温度范围
规定的工作范围
贮存和运输极限范围
对特殊用途,可在订货合同中规定其他温度值1
2接收机在贮存和运输的溢度范围极值上最长时间为6h。4.3.2相对湿度
—20℃~+55℃
25℃~+ 70 C
接收机应满足表3的相对湿度要求。温度和混度组合的试验见5.3.3。表3相对湿度
年平均
30天,--年中这些天是以自然方式分布的在其余时间有时达到
作为环境温度函数的相对湿度的极限见附录A。4.4电气要求
4.4.1功率消耗
GB/T 17884—1999
在参比条件(见附录B)下,接收机所消耗的有功或视在功率应小于或等于下面的值:2W,5VA(感性)或12VA(容性)在开关状态改变期间可以瞬间大于以上这些值。4.4.2电源电压范围(见表4)
表4电压范围
规定工作条件
极限工作范围
4.4.2.1电源频率范围
0. 9 U,~1. 1 Un
0. 0 U,~ 1. 15 U
接收机的额定电源频率为50Hz。接收机在0.98和1.02倍额定电源频率间的所有值下应能正确工作。
4.4.3电源电压长期中断影响
开关或开关组在电源电压中断时不应改变位置,或在电压恢复后应返回到原始位置。其中断时间由用户和供应者商定。
用户和供应者也可以商定在电源电压长期中断后,触点应处于个预先确定的位置(其试验见5.4. 4)。
4.4.4额定切断电压(U.)
开关或开关组应按表5中所示的额定切断电压设计,并且在这些额定电压的1.15倍上能正确作。
表5额定切断电压
额定切断电压
表中30Vd.c.(额定值)仅适用于控制低功率电路的开关组,此类开关的工作范围是从直流12V34.5V,这些开关是机电式或固态的,且仅适用于直流。4.4.5额定切断电流(1.)
从表6中选择的额定电流的开关或开关组,在1.15U.电压下应能开、连续地接通和切断下表所示电流。
表6额定切断电流
应用于
额定切断电流I(A)
纯阻性负载
cosp=1:电流(A)
感性负载
cosp=0.4:电流(A)
直流电流(A)
低功率控制电路开关
负载控制开关
表6中30mAd.c.(额定值)仅适用于控制低功率电路的开关组,它们能用于最大额定切断电压30V的负载,这些开关是机电式或固态的,且仅适用于直流。低额定值开关组的“开\状态,承受30mAd.c.电流时引起的电压降不大于1V。低额定值固态开关组的“关”状态的特性是在承受34.5V(1.15U.)时最大直流漏电流不应大于0.2mA.
4.4.6输出单元的操作次数
GB/T 17884- 1999
在4.4.5给定下,每个输出单元在纯电阻负载条件下或感性负载条件下应能进行30000次正确操作;在无负载条件能进行75000次正确操作。应检查每一个条件下的试验(见5.4.3)。4.4.7输出单元的短路性能
短路性能取决于电源熔断丝的特性,以便:a)在预定短路电流为7kA(方均根值),cosp一0.5时确保接收机周围无危险,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防止间接接触;
b)在短路电流为3kA(方均根值),cosΦ一0.8时输出单元仍能在规定的条件下工作。接收机的电源熔断丝特性由供用双方商定。在短路预定电流为7kA(方均根值)电流流经额定切断电流的电源熔断丝的作用后,必须保证能防止间接接触。
1输出单元的额定切断电流通常大于电源熔断丝(由短路特性所给出的)的额定电流。用户可用下述两种不同方法之一选用开关触点
一可按(较高)额定切断电流,此种情况下,可能会因短路使触点损坏,尽管实际上这种损坏的可能性很小:一或按上述规定的短路性能。
2短路试验不适用于低额定值的直流开关(30V,30mA)。4.4.8温升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电气线路和绝缘材料的温升不应达到对接收机的工作有不利影响的温度值。接收机表面温升在环境温度为40℃时,应不超过25K。绝缘材料应符合GB/T11021中有关的要求。4.4.9绝缘
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大气条件和电路正常情况下的不同电压,接收机在正常使用下,应保持足够的介质质量。
接收机应能承受5.4.6中规定的冲击电压试验和交流电压试验。4.5控制电压要求
4.5.1工作电压
考虑到纹波控制系统特性、供电网路特点、接收机制造允差以及下述影响量的改变,工作电压应由供用双方商定。
a)供电电压;
b)供电频率;
c)温度;
d)谐波/干扰谐波;
e)控制频率。
4.5.2非工作电压
考虑到纹波控制系统特性、供电网路特点、接收机制造允差以及下述影响量的改变,非工作电压应由供用双方商定。
a)供电电压;
b)供电频率;
c)温度;
d)谐波/干扰谐波;
e)控制频率。
4.5.3最大控制电压
GB/T 17884--- 1999
若控制频率在250Hz以下,则控制电压最大电压值至少是工作电压的8倍;著频率在750Hz以上,则最大控制电压至少是工作电压的15倍,对中间频率的最大控制电压值按下式计算:Umx = Us × [8 + 250) ×7
f以Hz表示。
4.5.4消息的充许偏差
接收机在代码的特定计时允许偏差极限上应能正确工作,其允许偏差应由供用双方商定。4.6电磁兼容性(EMC)
4.6.1电磁扰的抗扰性
接收机在电磁干扰的传导或辐射下以及静电放电的干扰下,既不损坏又不受实质的影响。注:应考虑的干扰因素是:
———谐波:
一·于扰谐波;
“—”干扰脉冲,
电压降落和短时中断;
瞬间导通;
直流和交流磁场;
—电磁场;
—静电放电。
4.6.2谐波
接收机的工作不应受电网上谐波电压的干扰。在附录D中给出了不应影响接收机功能的谐波幅度值。
若接收机用在控制频率很接近谐波频率的纹波控制设备上时,则谐波及其幅度的要求应由供用双方商定。
在4.3.1中规定的温度范围内,4.4.2中规定的电源电压范围内以及在遭受下述谐波时,施加--个工作控制电压的正确编码时,不应于扰接收机的工作状况;施加一个非工作控制电压的正确编码时,不应干扰接收机的非工作状态。
a)单一量,低于控制频率但很接近控制频率的网络电压的谐波Ha,其幅值在附录F中给出(或商定);
b)单一量,高于控制频率但很接近控制频率的网络电压的谐波Hb,其幅值在附录中给出(或商定);
c)单一量,很接近但低于控制频率的谐波H。或接近但高于控制频率的谐波H,的网络电压的谐波H,其幅值在附录D中给出。谐波及其幅值的选择应按供用双方商定(见附录E中图E1);d)Ha,Hb、H的组合。它们的幅值(从附录F中选择或由供用双方商定的)都应乘以系数k0.6。4.6.3干扰谐波(非谐波频率的准态电压)这些电压是由大功率工业设备(例如回旋变换器或感应电炉)或由邻近的发射机产生的。接收机抑制这些电压的能力可通过“干扰极限曲线”来表示。它表示了在4.6.2d)中所规定的相邻谐波组合的情况下,接收机所能承受的干扰谐波幅值与其频率的函数关系。并且保证:a)在代码控制电压等于αU(系数α1)下,有正确功能(对应于工作干扰极限曲线)。b)在代码控制电压等于βUn(系数β<1)下,一定不工作(对应非工作干扰极限曲线)。这里的U,和Un是用于对接收机功能预置的指令消息来编码的。在频率f一f士nf(n=1和2)时,应检查接收机的工作状况。
于扰电压极限曲线的极限值应由供用双方商定。4.6.4干扰脉冲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7884-1999 费率和负荷控制用电子式纹波控制接收机》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7884-1999 费率和负荷控制用电子式纹波控制接收机》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7884-1999 费率和负荷控制用电子式纹波控制接收机》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