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8次 | 2024-12-28 12:36:39
QB/T 1835-1993 辊熨平展机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QB/T 1835-1993 辊熨平展机》,相关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可以详细概述如下:检测项目:
- 外观检测:检测设备表面的光洁度、涂层质量和表面无明显损伤。
- 结构检测: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件的装配情况,包括紧固件的紧固度、焊接处的质量等。
- 性能检测:运行设备,测试其熨平速度、均匀性和效率,以确保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
- 电气安全检测:检验电气部件的绝缘性能和电气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 温度检测:设备在工作过程中表面和内部的温度检测,以确保设备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操作。
检测方法:
- 目视检查法:用于外观和结构检测,通过目视观察设备的表面和结构零件。
- 工具检测法:使用专用工具检测紧固件的紧固程度,以及测量设备的关键尺寸。
- 测量仪器法:使用温度计、电压表、绝缘电阻测试仪等测量设备的温度、电气安全性能和运行特性。
- 试运转法:通过试运行的方式测试设备性能,记录工作速度、能耗和噪声等指标。
涉及产品: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辊熨平展机,通常用于织物、纺织品等的熨平和整理工序。
这些检测项目和方法有助于确保辊熨平展机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提供安全、高效的工作性能。
QB/T 1835-1993 辊熨平展机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辊熨平展机
标准号:QB/T 1835-1993
标准类别:轻工行业标准(QB)
发布日期:1993-07-29
实施日期:1994-03-01
标准状态:现行
QB/T 1835-1993 辊熨平展机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辊熨平展机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辊式熨革并带有平展功能的机器。QB/T1835-1993辊熨平展机QB/T1835-1993
QB/T 1835-1993 辊熨平展机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辊熨平展机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QB/T 1835---1993
本标准规定了辑熨平展机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推适用于辊式熨革并带有平展功能的机器。引用标准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511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GB/T3766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5226机床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7612皮革机械噪莉声功率级的测定QB/T842轻工机械衡器通用技术条件制革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QB1524
QB/T1588.1
轻工机械
QB/T 1588. 4
3产品分类
3.1、型号
轻工机械
应符合QB1524规定编制。
3.2规格
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涂漆通用技术条件
以熨辊的工作宽度表示,见表1。规格尺寸
1500(1600)
注:表中括号内的尺寸作为参考尺寸。3.3型式按熨辊加热方式分为:
电加热、电油加热、蒸汽加热三种。3.4基本参数见表2。
刀辊直径
刀辊转速
送料速度
总功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1993-07-29批准186
类标注行业资科免费下载
符合设计要求
1994-03-01实施
熨辊最高温度
预热时间
4技术要求
QB/T 1835-—1993
续表2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4.1
4.2主、关零件质量要求
刀轴体
刀轴体径向圆跳动公差精度等级不得低于8级;支撑轴颈表面粗糙度数值不大于R.1.6μm;b.
左、右螺旋槽分度均勾,交接处应整齐。c
4.3一般件要求
4.3.1铸件、锻件、焊接件应符合QB/T842、QB/T1588.1的有关规定。4.3.2外协件、外购件等,必须经检验合格或有合格证书,方可使用。4.4装配质量要求
4.4.1所有零、部件必须经检验合格,方能进行装配。4.4.2刀辊
外圆径向圆跳动公差精度等级不得低于8级;刀片镶嵌在刀轴体的螺旋槽内,应牢固可靠,乃口倒角均匀圆浑、光滑。熨辊
表面应耐腐蚀,无磕碰、拉伤等缺陷;表面粗糙度数值不大于R.0.2um;外圆径向圆跳动公差精度等级不得低于8级;参
油、蒸汽加热的熨辊简体,应作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熨辊内部加热介质最大压力的1.5~2倍,保压30min,不得渗水。
熨辊与压辊两轴心线在水平方向上的平行度的公差精度等级不得低于8级。4.4.4
液压系统工作时,不得有漏油现象。4.4.5
4.4.6液压油应清洁,机械杂质含量不大于25mg/100mL。4.4.7电气系统应布线整齐,接头牢固,各元器件有相应标志,导线两端需有与端子相同的编号。4.4.8机器各运动机构,灵活可靠,各紧固件无松动现象。4.5外观质量
4.5.1产品外观应整洁,色彩和谐,电、油、气管路应排列整齐美观。4.5.2油漆质量应符合QB/T1588.4的有关规定。4.6整机性能
4.6.1熨辊预热60~75min熨辑表面温度应达到本标准规定的最高温度指标值。熨辊表面各处温差不大于表3的规定。
规格,mm
熨辊表面各处温差,(
1500(1600)
注;表中括号内的尺寸作为参考尺寸。1800
类标注行业资科免费下载
QB/T1835--1993
4.6.2整机运转平稳,各部件动作准确,无异常杂声。4.6.3机器在空运转60~75min,各部位轴承和熨辊两端滑动轴承的温升和最高激度不得超过表4规定。
滚动轴承
滑动轴承
熨辊两端滑动轴承
4.6.4机器外露运动件,应有安全防护装置。35
4.6.5机器空运转噪声声功率级不大于表5的规定。升
:4.6.6电气系统性能应符合GB/T522613.1,13.2,13.4.1条规定。表5
规格,mm
声南功率级限值,dB(A)
1500(1600)
注:表中括号内的尺寸作为参考尺寸。4.7工作精度
加工后的皮革表面光亮平滑,粒面清晰。皮革柔软,无皱褶、拉伤现象。5试验方法
最离温度
5.1对4.2a条检测:将刀轴支撑在V形铁上,并在轴间定位,被测零件回转周,在任意截面检测。5.2对4.2b,4.4.3b条检测: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评定或用表面粗糙度检测仪测定。5.3对4.4.2a,4.4.3c条检测:在被测定的机器上进行,固定百分表支架,被测零件回转一周,在任意截面检測。
5.4对4.4.3d条检测:用试压泵检验。5.5对4.4.4条检测:用牛皮纸调整后塞尺检验。5.6对4.4.6条检测:机器空运转1h后,在液压系统中取100mL油液,按GB/T511测定。5.7对4.6.1条检测:用表面温度计在辑表面直接测量。在离两端各100mm范围内任意截面检测。5.8对4.6.3条检测:用表面温度计直接测量。5.9对4.6.5条检测:按GB7612标准有关规定检测。5.10对4.6.6条检测:模拟试验,按GB/T522613.1,13.2,13.4.1条的有关规定检测。5.11其余各条用手感、自测检验。5.12凡本标准规定以外的试验方法,如能达到试验目的,获得同样的评定结果,也可应用;如有争议,则按本标准的试验方法仲裁。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机器出厂前须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按本标准4.4,4.5,4.6条内容检验,合格后签发合格证书,方可出厂。
6.2型式检验
6.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a.
类标准行业资料负费下载
产品停产二年后恢复生产时;
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鉴定时;
QB/T1835—199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6.2.2型式检验的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内容。6.2.3
型式检验样机,应采取随机抽样法抽样检验,但不得少于1台。型式检验如有一项不合格,应加倍抽样进行检验,如仍不合格,则该批产品视为不合格。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
7.1.1产品铭牌、商标及各种标牌,应按规定位置,牢固定位。7.1.2包装箱外标注应字迹清楚、醒目,其内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制造厂名、商标;
制造日期(或编号)。
7.2包装
产品包装按QB/T842的有关规定进行。随机技术文件包括:a.
产品合格证;
产品说明书;
装箱单;
随机附件清单。
7.3运输、贮存
7.3.1运输和装卸时应小心轻放、严禁倒置。7.3.2包装、贮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191的规定。7.3.3产品应存放在通风、干燥、无腐蚀性物质的仓库内,露天存放应采取防雨、防露措施。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轻工业部技术装备司提出。本标推由全国毛皮制革机械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由湖州市皮革机械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志宏、沈伟荣。手能
CCn各类标注行业资科免费下载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QB/T 1835-1993 辊熨平展机》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QB/T 1835-1993 辊熨平展机》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QB/T 1835-1993 辊熨平展机》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