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22次 | 2025-01-02 08:42:44
JB/T 3711.3-1999 集中润滑系统 技术量和单元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JB/T 3711.3-1999 集中润滑系统 技术量和单元》主要包括关于集中润滑系统的技术要求、测试项目以及相关产品的规定。以下是标准中提到的一些相关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
- 系统性能测试: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下的工作状态,测量系统达到的性能指标。
- 压力测试:使用压力表测试系统在工作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压力稳定性。
- 流量测试:借助流量计测量润滑剂在系统中流动的速度和流量,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 密封性测试:通过施加压力后观察系统是否出现泄漏现象,以测试密封性能。
- 耐久性测试:通过长时间运转测试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磨损或者失效现象。
- 温度适应性测试: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测试系统的工作状态,以确保在宽温度范围内的可靠性。
- 防腐蚀性能测试:通过化学试剂或盐雾试验来测试系统材料的抗腐蚀能力。
涉及产品:集中润滑系统通常应用于各种工业和机械设备中,涉及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
- 机械润滑系统
- 自动润滑装置
- 润滑泵
- 润滑分配器
- 润滑管道
- 润滑剂(油脂)
以上信息仅为该标准中可能涉及的部分内容,具体细节请参考标准的完整文本。
JB/T 3711.3-1999 集中润滑系统 技术量和单元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集中润滑系统 技术量和单元
标准号:JB/T 3711.3-1999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1999-06-28
实施日期:2000-01-01
标准状态:现行
JB/T 3711.3-1999 集中润滑系统 技术量和单元的简介
JB/T3711.3-1999本标准是对JB3711.3-84《集中润滑系统技术量和单位》的修订。修订时按有关规定作了编辑性修改并增加了油气分配器和油气混合器的技术量和单位。本标准规定了集中润滑系统和件的参数、项目和计量单位。本标准适用于科研、工程技术文件、出版物中集中润滑系统及件的参数,项目和计量单位。本标准于1984年6月29日首次发布。JB/T3711.3-1999集中润滑系统技术量和单元JB/T3711.3-1999
JB/T 3711.3-1999 集中润滑系统 技术量和单元的部分内容
ICS21.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3711.3-1999
eqyDIN24271/3-82
集中润滑系统
技术量和单位
Technicalmeasurementsandunitsforcentralized lubrication systems1999-06-28发布
国家机械工业局
2000-01-01实施
JB/T3711.3—1999
本标准是对JB3711.3—84《集中润滑系统技术量和单位》的修订。JB3711.3—84等效采用DIN24271/3一82《集中润滑系统技术量和单位》。本标准与JB3711.3一84相比,主要技术内容的变化为:增加了油气分配器和油气混合器的技术量和单位。同时对原标准还作了编辑性修改。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3711.3—84。本标准由治金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太原润滑液压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季萍、戴国强、李幼荃、李伟民、白三文。本标准于1984年6月首次发布。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集中润滑系统
技术量和单位
Tedhnical measurements and units forcentralized lubrication systems本标准规定了集中润滑系统及元件的参数,项目和计量单位。JB/T3711.3—1999
eqvDIN24271/3-82
代替JB3711.3—84
本标准适用于科研、工程技术文件、出版物集中润滑系统及元件的参数、项目和计量单位。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JB/T3711.1—1999集中润滑系统术语和分类3集中润滑系统说明书中必需的参数集中润滑系统的类型(循环型、消耗型)润滑点的数目和特征(必要时需要冷却、加热)润滑剂的种类
润滑点的润滑剂需要量(润滑剂量是否需要调整)润滑点的背压
润滑点、油泵和油箱的空间位置需润滑机器(机组)的类型
环境影响(使用场所、环境温度、尘埃、化学影响和机械影响)操纵方式(手动、半自动、自动)操纵频率
润滑系统原理图
控制方式(时间调节、机器循环调节)传动方式(机械、气动、电动、液压、手动)检测方式
集中润滑系统的维修可能性(加油、检查和维护的可能性)特点(附注)
4集中润滑系统元件和装置
4.1名称
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6-28批准2000-01-01实施
泵装置(往复式或旋转式)
往复式润滑泵
旋转式润滑泵
单线分配器
双线分配器
递进分配器
喷雾嘴
喷油嘴
节流阀
可调节流阀
压力补偿节流阀
时间调节程序控制器
机器循环调节程序控制器
压力开关
电接点压力表
液位开关
温度开关
油流开关
检测开关
压力量仪
流量量仪
压力指示器
油流指示器
功能指示器
液位指示器
润滑脉冲计数器
油气分配器
油气混合器
参数、项目和单位见表1。
JB/T3711.3-1999
泵装置
(见JB/T3711.1—1999的4.5.1)往复式润滑泵
(见JB/T37111—1999的4.5.1.1)旋转式润滑泵
(见JB/T37111—1999的4.5.1.2)JB/T3711.3-1999
参数项目
出油点数
公称流量
冲程频率
公称压力
旋转方向(轴端看)
额定功率
传动型式
连接尺寸
供送介质
防护形式
出油点数
每一冲程公称排量
传动轴每转公称排量
冲程频率
公称压力
运动粘度、锥入度及其它特性数据温度范围
旋转方向(轴端看)
传动型式
传动转矩
操作力
供送介质
连接尺寸
出油点数
公称流量
每转公称排量
供送介质
公称压力
运动粘度、锥入度及其它特性数据温度范围
旋转方向(轴端看)
传动型式
连接尺寸
L/min: cm/min: Lh: mL/min
mm/s:1/10mm
(顺时针或逆时针)
W:kw
cm:mL
mm/s:/10mm
(顺时针或逆时针)
L/h:L/min;cm\/min;mL/min
cm:mL
mm/s:1/10mm
(顺时针或逆时针)
(见JB/T3711.1—1999的4.5.3)管路
(见JBT3711.1—1999的46)
单线分配器
(见JB/T3711.1—1999的4.7.3)双线分配器
(见JB/T3711.1—1999的47.4)JB/T3711.3-1999
表1(续)
参数项目
有效容积
公称容积
公称压力
外形尺寸
连接尺寸
公称压力
温度范围
最小弯曲半径
供送介质
表面状况
公称内径
连接型式
连接尺寸
公称压力
温度范围
最小弯曲半径
表面状况
公称压力下每米膨胀容积
出油口数
每循环每孔给油量
最低动作压力
最高卸荷压力
最高充许压力
连接尺寸
供送介质
运动粘度、锥入度及其它特性数据温度范围
工作原理(静力学、动力学、直接的、间接的)
出油口数
每循环每孔给油量
cmm:mL/m
cm';mm:mL
mm%/s;V10mm
cm;mm:mL
双线分配器
(见JB/T3711.1—1999的47.4)递进分配器
(见JB/T3711.1—1999的4.7.5)喷雾嘴
(见JB/T3711.1—1999的4.8.1
喷油嘴
(见JB/T3711.1—1999的4.8.2)节流阀
(见JB/T3711.1—1999的4.9.3.1)可调节流阀
(见JB/T371L1—1999的4.9.3.1)JB/T3711.3-1999
表1(续)
参数/项目
最低动作压力
最高允许压力
运动粘度、锥入度及其它特性数据温度范围
供送介质
连接尺寸
出油口数
每循环每孔给油量
最低动作压力
最高允许压力
最小和最大流量
运动粘度、锥入度及其它特性数据温度范围
连接尺寸
供送介质
喷雾形式
公称压力
公称流量
莲接尺寸
运动粘度、锥入度及其它特性数据温度范围
供送介质
喷油形式
公称压力
公称流量
连接尺寸
运动粘度
温度范围
供送介质
流量(在规定压差和规定粘度下)最高允许压力
温度范围
供送介质
连接尺寸
流量(在规定压差和规定粘度下)最高充许压力
温度范围
供送介质
连接尺寸
mm/s:1/10mm
cm;mm:mL
mm/s;1/10mm
mm%s;/10mm
mm%/s:
压力补偿节流阀
(见JB/T371L1—1999的4.9.3.2)时间调节程序控制器
(见JB/T3711.1—1999的4.10.1.1)机器循环调节程序控制器
(见JB/T3711.1—1999的4.10.1.2)压力开关
(见JB/T3711.1—1999的4.10.2.1)电接点压力表
(见JB/T3711.1—1999的4.102.1.D)JB/T3711.3-1999
表1(续)
参数项目
公称流量
运动粘度
温度范围
最小压力降
最高允许压力
供送介质
连接尺寸
额定功率
防护型式
时间范围
连接尺寸
额定功率
防护型式
记数范围
工作原理
连接尺寸
充许操作频率
操作压力
接点型式
额定功率
最高充许压力
充注容积
操作容积
调节范围
切换差!
防护型式
工作介质
连接尺寸
允许操作频率
操作压力
切换差
接点型式
额定功率
最高允许压力
防护型式
电接点压力表
(见JB/T3711.1—1999的4.102.1.1)液位开关
(见JB/T3711.1—1999的4.10.2.2)温度开关
(见JB/T3711.1—1999的4.10.2.3)油流开关
(见JB/T3711.1—1999的4.10.2.4)检测开关
(见JB/T3711.1—1999的4.10.2.5)JB/T3711.3-1999
表1(续)
参数项目
工作介质
连接尺寸
充注容积
操作容积
额定功率
切换差2
防护型式
接点型式
开关点位置
工作介质
温度范围
公称压力
连接尺寸
操作温度
切换差3
额定功率
防护型式
接点型式
工作介质
温度范围
公称压力
连接尺寸
公称流量
流量开关点
运动粘度、锥入度及其它特性数据电压
额定功率
切换差4)
防护型式
接点型式
公称压力
工作介质
连接尺寸
温度范围
检测功能
额定功率
切换差5)
防护型式
mm/s:1/10mm
检测开关
(见JB/T3711.1—1999的4.10.2.5)压力量仪
(见JB/T3711.1—1999的4.10.4.1)流量量仪
(见JB/T3711.1—1999的4.10.2)压力指示器
(见JB/T3711.1—1999的4.10.4.1)油流指示器
(见JB/T3711.1—1999的4.10.4.2)功能指示器
(见JB/T3711.1—1999的4.10.4.3)液位指示器
(见JB/T3711.1—1999的4.10.4.4)JB/T3711.3-1999
表1(续)
参数项目
连接型式
连接尺寸
精度等级
指示范围
测量范围
工作介质
连接尺寸
工作原理
最小分度值
测量范围
工作介质
测量原理
连接尺寸
公称压力
运动粘度、锥入度及其它特性数据液流阻力
公称压力
工作介质
最高允许压力
连接尺寸
工作原理
公称流量
工作介质
最高允许压力
最大允许流量
连接尺寸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指示液位
额定功率
开关点位置
工作介质
温度范围
公称压力
连接尺寸
mm%/s;/10mm
润滑脉冲计数器
(见JB/T3711.1—1999的4.10.4.5)油气分配器
(见JB/T3711.1—1999的4.10.4.6)油气混合器
(见JB/T3711.1—1999的4.10.4.7)JB/T3711.31999
表1(完)
参数项目
最大记数频率
记数范围
连接尺寸
工作原理
出油口数
最低动作压力
最高动作压力
最小和最大给油量
连接尺寸
供送介质
运动粘度及其它特性数据
温度范围
工作原理(静力学、动力学、直接的、间接的)
出油口数
每循环每口给油量
最大进油压力
最小进油压力
最大进气压力
最小进气压力
连接尺寸(螺纹型式)
供送介质
运动粘度及其它特性数据
温度范围
工作原理(静力学、动力学、直接的、间接的)
1)压力上升或下降时操作压力的差值2)液位上升或下降时开关点位置的差值。3)温度上升或下降时操作温度的差值4)油流增加或减少时,流量开关点的差值5)检测项目的检测值增加或减少时的差值Hz
cm:mL
cm:mL
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
集中润滑系统
技术量和单位
JB/T3711.3—1999
机械科学研究院出版发行
机械科学研究院印刷
(北京首体南路2号邮编100044)*
印张3/4
开本880×1230
字数20000
1999年12月第一版
1999年12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500
定价1000元
99-1204
机械工业标准服务网:http:/hvww.JB.ac.cn6661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JB/T 3711.3-1999 集中润滑系统 技术量和单元》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JB/T 3711.3-1999 集中润滑系统 技术量和单元》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JB/T 3711.3-1999 集中润滑系统 技术量和单元》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