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NY/T 442-2001 梨生产技术规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3次  |  2024-12-10 14:07:55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NY/T 442-2001 梨生产技术规程》是关于梨生产的一个重要标准,主要涉及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测指标。以下是标准中提到的相关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

检测项目:
  • 土壤检测:在梨园的土壤中检测各种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含量。

  • 水质检测:对灌溉用水进行水质检测,包括pH值硬度、微量元素等。

  • 植株健康状况:检测梨树的健康状况,如病虫害检查。

  • 果实质量检测:在梨收获前后进行果实的含糖量、酸度、大小、颜色及外观的检查。

检测方法:
  • 土壤和水质检测通常采用实验室分析的方法,比如光谱分析、滴定法等。

  • 植株健康状况的检测多采用目视观察和显微镜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 对于果实质量的检测,可以使用可溶性固形物测定仪、pH计和专业的果实外观测定设备。

涉及产品:
  • 梨:主要产品为梨果实本身,标准中的检测和生产指导均围绕其展开。

  • 肥料和农药:包括用于梨植株生长的各种肥料和为控制病虫害使用的农药。

总体来说,标准《NY/T 442-2001》提供了全面的梨生产技术指导,以促进梨的高质量生产和安全性保障。

NY/T 442-2001 梨生产技术规程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梨生产技术规程

标准号:NY/T 442-2001

标准类别:农业行业标准(NY)

发布日期:2001-02-12

实施日期:2001-05-01

标准状态:现行

NY/T 442-2001 梨生产技术规程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果实采收等梨生产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梨生产圆。NY/T442-2001梨生产技术规程NY/T442-2001

NY/T 442-2001 梨生产技术规程的部分内容

NY/T442--2001

本标准的附录 A是提示的附录。前

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窦连登、张红军、聂继云、张桂芬、李明强、杨振锋、刘风之。67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梨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producing pearsNY/T 442--2001

本标准规定了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果实采收等梨生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梨生产园。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9847—1988苹果苗木

3园地选择与规划

3.1园地选择

3.1.1气候条件

我国梨裁培种主要有白梨、秋子梨、砂梨和西洋梨,其适宜气候条件见表1。表1适宜气候条件

梨裁培种

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

砂梨(Pyrus pyrifolia)

西洋梨(Pyrus communis)

:3.1.2土壤条件

年平均气温,℃

8~14

1月平均气温,℃

—9~

-11~—4

年降雨量,mm

450~900

500~~750

500~1 900

450~950

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在50cm以上。地下水位在1m以下。土壤pH值6~8,含盐量不超过0.2%。3.1.3地势地形

坡度低于15°。坡度在6°~15°的山区、丘陵,坡向以东到西南为宜,并修筑梯田。3.2园地规划

平地、滩地和6°以下的缓坡地,裁植行南北向;6°~15°的坡地,裁植行沿等高线延长。配备必要的排灌设施和建筑物。有风害地区,应营造防风林。4品种和砧木选择

品种和砧木的选择应以区域化和良种化为基础,遵照梨区划,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择优良品种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1-02-12批准68

2001-05-01实施

砧本。实行适地适栽。

4.1白梨和西洋梨系统

NY/T 442—2001

主要栽植区域为黄河流域、东北南部、胶东半岛。白梨主要优良品种有鸭梨、雪花梨、酥梨、锦丰梨、苹果梨、早酥梨、在梨、金花梨、秋白梨、新世纪梨、库尔勒香梨等,西洋梨主要优良品种有巴梨、贯妃梨等。砧木以杜梨、秋子梨为主。4.2砂梨系统

主要栽植区域为长江以南。主要优良品种有黄花梨、雪梨、晚三吉梨、菊水梨、丰水梨、幸水梨等。砧木以砂梨、豆梨为主。

4.3秋子梨

主要栽植区域为东北、燕山、西北、黄河流域。主要优良品种有京白梨、南果梨等。砧木以杜梨、秋子梨为主。

5栽植

5.1整地

按行株距挖深宽0.8~1 m的裁植沟穴,沟穴底填厚 30 cm左右的作物秸秆。挖出的表土与足量有机肥、磷肥、钾肥混匀,回填沟中。待填至低于地面20cm后,灌水浇透,使土沉实,然后覆上一层表土保。

5.2裁植方式与密度

平地、滩地和6°以下的缓坡地为长方形栽植;6°~15°的坡地为等高栽植。根据土壤肥水、砧木和品种特性确定栽植密度(参见表2)。表2栽植密度

密度,株/hm2

500~833

1 000~1 428

1905~3333

5.3授粉树配置

行距,m

3.0~3.5

株距,m

3.0~4.0

适用范圖

乔砧密植栽培

较矮化品种或半矮化砧木的半矮化密植裁培矮化和极矮化砧木的矮砧密植

主裁品种和授粉品种果实经济价值相仿时,可采用等量成行配置,否则实行差量成行配置(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裁植比例为4~5:1)。同果园内裁植2~4个品种。5.4苗木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一年生壮苗,指标见表3。核实品种,剔除不合格苗木,修剪根系,用水浸根后分级栽植。表 3梨一年生壮苗标准

侧根数量

侧根长度

侧根分布

茎高度

茎粗度

5条以上

20 cm 以上

均匀、舒展、不卷曲

100cm以上

0.8cm 以上

注:各项目的含义见GB9847。

茎倾斜度

根皮与茎皮

整型带内饱满芽数

砧穗接合部愈合程度

砧桩处理与愈合程度

15°以下

无干缩皱皮及损伤

8个以上

愈合良好

砧桩剪除,剪口环状(或完全)愈合69

5.5栽植时间

NY/T 442--2001

冬季温暖、湿润的地区适于秋栽。气候寒冷、干旱和风大的地区,多采用春栽。5.6裁植技术

在裁植沟内按株距挖深宽30cm的栽植穴。将苗木放人穴中央,砧桩背风,舒展根系,扶正苗木,纵横成行,边填土边提苗、踏实,直到嫁接口(矮化中间砧苗为基砧与中间砧的接口)略高于地面(降雨较少的地区可适当深裁)。沿树苗周围做直径1m的树盘,灌水透,覆盖地膜保摘。定植后按整形要求立郎定干,并采取适当措施保护定干剪口。6土肥水管理

6.1:土壤管理

6.1.1深翻改士

幼树栽植后,从定植穴外缘开始,每年秋季结合秋施基肥向外深翻扩展0.6~1.0m。土壤回填时混以有机肥,表土放在底层,底土放在上层,然后充分灌水,使根土密接。6.1.2种植绿肥和行间生草

行间提倡间作三叶草、毛叶苕子、扁叶黄芪等绿肥作物,通过翻压、覆盖和这制等方法将其转变为梨园有机肥。有灌溉条件的梨园提倡行间生草制。6.1.3中耕除草与覆盖

清耕区内经常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中耕深度5~10cm。树盘内提倡秸秆覆盖,以利保湿、保温、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6.2施肥

根据土壤地力确定施肥量,多施有机肥,实行氮、磷、钾肥配方施用。6.2.1秋施基肥

秋季采收后,结合深翻改土进行。以有机肥为主,幼树施有机肥25~50kg/株,结果期树按每生产1kg苹果施有机肥1kg以上的比例施用,并施入少量速效氮肥和全年所需磷肥。这一时期氮肥(主要是指有机肥中的氮肥)的施用量应达到全年用量的50%左右。6.2.2合理追肥

萌芽前10天左右,追施全年氮肥用量的20%,落花后施人全年氮肥用量的20%和全年钾肥用量的60%。果实膨大期施人全年钾肥用量的40%和全年氮肥用最的10%。其他时间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根外追肥补充营养需求。

6.3水分管理

6.3.1灌水

灌水时期应根据土壤摘情而定,通常包括萌芽水、花后水、催果水和冬前水等四个时期。灌水后及时松土,水源缺乏的果园还应用作物秸秆等覆盖树盘,以利保。提倡采用滴灌、渗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措施。

6.3.2排水

当果园出现积水时,要利用沟渠及时排水。整形修剪

7.1适宜树形

定植后根据栽植密度选定适宜树形。常用树形见表4。70

主干疏层形

小冠疏层形

单层高位开心形

纺锤形

7.2修剪

密度株/hm2

500~625

500~833

670~1005

1000~~1428

7.2.1幼树和初果期树

NY/T 442—2001

表 4常用树形

结构特点

树小于5m,干0.6~0.7m。主枝6个一层3个,二层2个,三层1个)。层间距,二层1m,二三层约0.6 m。一层主枝层内间距0.4m。每个主枝留侧枝数,一层2~3个,二层和三层2个。树高3m,干高0.6m,冠幅3~3.5m。第一层主枝 3个,层内距30cm;第二层主枝2个,层内距20cm,第三层主枝1个。二层间距80cm,二三层间距60cm,主枝上不配侧枝,直接着生大中小独枝组。树高3m,干高0.7m,中心干高约1.7 m。0.6m往上约1m的中心干上枝组基轴和枝组均句排列,伸向四周。基轴长约30cm,每个基轴分生2个长放枝组,加上中心干上无基轴枝组,全树共10~12个长放枝组。全树枝组共为层。树高不超过3 m。主于高 0. 6 m左右,中心干上着生 10~15个小主枝,小主枝围绕中心干螺旋式上升,间隔20cm。小主枝与主干分生角度为80°左右,小主枝上直接着生小枝组。

实行“轻剪、少疏枝”。选好骨于枝、延长头,进行中截,促发长枝,培养树形骨架,加快长树扩冠。拉枝开角,调节枝于角度和枝间主从关系,促进花芽形成,平衡树势。7.2.2盛果期树

调节梨树生长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促使树势中庸健壮。树冠外围新梢长度以30cm为好,中短枝健壮。花芽饱满,约占总芽量的30%。枝组年轻化,中小枝组约占90%。采取适宜修剪方法,调节树势至中庸状态,及时落头开心,疏除外围密生旺枝和背上直立旺枝,改善冠内光照。对枝组做到选优去劣,去弱留强,疏密适当,3年更新,5年归位,树老枝幼。7.2.3更新复壮期树

当产量降至不足15000kg/hm2时,对梨树进行更新复壮。每年更新1~2个大枝,3年更新完毕,同时做好小枝的更新。

8花果管理

8.1授粉

除自然授粉外,采用蜜蜂或壁蜂传粉和人工点授等方法辅助授粉,以确保产量,提高单果重和果实整齐度。

8.2疏花疏果

及早疏除过量花果和病虫花果。每隔20cm左右留一个花序,每个花序留一个发育良好的边果。按照留优去劣的疏果原则,树冠中后部多留,枝梢先端少留,侧生背下果多留,背上果少留。8.3果实套袋[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亦属花果管理范畴,可参阅实施。9病虫害综合防治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病虫害发生的经济阅值,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为害。病毒病的防治需通过栽植无病毒苗木予以解决。9.1农业防治

主要施用有机肥和无机复合肥,增强树体抗病能力,恶化刺吸性害虫的营养。控制氮肥施用量,抑制71

NY/T442—2001

植食螨、蚜虫等害虫的繁殖,减轻轮纹病和黑星病等病害的危害。生长季后期注意控水、排水,防止徒长,以免冻害和腐烂病严重发生。严格疏花疏果,合理负载,保持树势健壮。发芽前刮除枝于的翘裂皮、老皮,清除枯枝落叶,消灭越冬病虫。生长季及早摘除病虫叶、果,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在梨树行间和梨园周围种植有益植物,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天敌有效性,控制次要病虫发生。不与苹果、桃等其他果树混栽,以免加重次要病虫害的危害。园区不种植桧柏,以便有效防止锈病流行。9.2生物防治

充分利用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及病原微生物,调节害虫种群密度,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为害水平以下。在梨园内增添天敌食料,设置天敌隐蔽和越冬场所,招引周围天敌。饲养释放天敌,补充和恢复天敌种群。限制有机合成农药的使用,减少对天敌的伤害。9.3化学防治

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为害特点,选择符合综合防治要求的农药品种。加强病虫发生动态测报,掌握目标害虫种群密度的经济阐值,适期喷药。采用科学施药方式,保证施药质量。选用对人畜安全、不伤害天敌、对环境无污染、对目标害虫高效的农药,如微生物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和昆虫性信息素等。对非选择性农药,通过改进喷药方式、调整用药时期和降低使用量,达到控制病虫危害,减少或不伤害天敌的目的。同时,注意农药的合理混用和轮换使用。10果实采收

根据果实成熟度、用途和市场需求综合确定采收适期。果实分批采收,一般一个品种在两周内采完。72

纸袋选择

NY/T 442—2001

(提示的附录)

果实套袋

选择抗风吹雨淋、透气性良好的优质梨专用纸袋。A2套袋

套袋于落花后30~35天进行。套袋前喷1~2次有机制剂防治黑星病、轮纹病、黄粉蚜、粉和梨木虱等病虫害,重点喷果面。药干后即行套袋。套袋时防止纸袋贴近果皮。A3除袋

着色品种于采前30天左右除袋,以保证果实着色;其余品种可在采前15~20天除袋。73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NY/T 442-2001 梨生产技术规程》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NY/T 442-2001 梨生产技术规程》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NY/T 442-2001 梨生产技术规程》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