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 18409-2001 汽车驻车灯配光性能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7次  |  2024-12-13 20:43:51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GB 18409-2001 汽车驻车灯配光性能》标准,以下是该标准中提到的一些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说明。由于标准的具体内容较为专业且细节繁多,这里进行概括性的描述:

检测项目:

  • 车灯的光强度检测
  • 配光性能检测
  • 光源的颜色检测
  • 发光角度和方向检测
  • 耐久性和可靠性测试

检测方法:

  • 光强度检测:通过标准测光仪器测量驻车灯在固定距离处的光强度值,确保符合标准规定的亮度要求。
  • 配光性能检测:利用专用的配光测试设备,对驻车灯在不同方向上发出的光线进行评估,需符合标准设定的配光曲线。
  • 颜色检测: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驻车灯光源的颜色,以确保其在指定的色域范围内。
  • 发光角度检测:使用激光测角仪或标定装置,检测驻车灯的发光角度和方向,确保灯光覆盖范围合理。
  • 耐久性和可靠性测试:包括高低温循环、振动测试等,以验证驻车灯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与寿命。

涉及产品:

  • 各种类型的汽车驻车灯,如前驻车灯、后驻车灯等。
  • 适用于乘用车、商用车等机动车辆的驻车灯系统。
  • 包括使用传统光源(如卤素灯、氙气灯)以及现代LED光源的驻车灯。

希望这段信息能够为你提供有关《GB 18409-2001 汽车驻车灯配光性能》标准的基本概况。如果需要具体的数值和详细的技术要求,请参考该标准的全文或相关技术文件。

GB 18409-2001 汽车驻车灯配光性能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汽车驻车灯配光性能

标准号:GB 18409-2001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2001-08-02

实施日期:2002-05-01

标准状态:现行

GB 18409-2001 汽车驻车灯配光性能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驻车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长度不大于6m和宽度不大于2m的M和N类车辆使用的各种类型的驻车灯。GB18409-2001汽车驻车灯配光性能GB18409-2001

GB 18409-2001 汽车驻车灯配光性能的部分内容

GB 18409.-- 2001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前

本标准除管理条款外,技术内容等同于ECER77《关于批准机动车驻车灯的统一规定》(E/ECE/E/ECE/TRANS/505 Rev.1/Add.76/Amend.1 September 1,1992)。324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上海汽车灯具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长安。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驻车灯配光性能

Phot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parking lampsfor power-driven vehicles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驻车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GB18409--2001

本标准适用于长度不大于6m和宽度不大于2m的M和N类车辆使用的各种类型的驻车灯。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4599一1994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GB4785—1998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15766.1--2000道路机动车辆灯丝灯泡尺寸、光电性能要求(idtIEC60809:1995)3定义

本标准采用的定义同GB4785。

4技术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驻车灯应设计和制造成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即使受到振动仍能保证满足使用要求和符合本标准4.3的配光性能要求。

4.1.2驻车灯的光色及其色度特性应符合GB4785的规定。4.2对光源的规定

4.2.1可更换光源式驻车灯应使用符合GB15766.1规定的灯泡。4.2.2不可更换光源式驻车灯的标称电压为12V或24V,其光电参数由制造厂和用户商定。4.3配光性能

4.3.1驻车灯在基准轴线方向上的发光强度限值应符合下述规定:4.3.1.1前驻车灯应不小于2cd,不大于60cd。4.3.1.2后驻车灯应不小于2cd,不大于30cd。4.3.1.3对于几个光源的单灯,当任何一个光源失效时,仍应符合发光强度最小限值的要求,同时,当所有的光源都点亮时,应不大于发光强度的最大限值。4.3.2在基准轴线外,发光强度限值应符合下述规定:4.3.2.1在图1所示的各测量方向上,其发光强度应不小于该方向上标出的百分数与上述4.3.1中规定的最小限值的乘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08-22批准388

2002-05-01实施

GB18409-—2001

注:图中的度数是测量方向与基准轴线方向间的水平角和垂直角。10°

图1驻车灯的配光分布

4.3.2.2在几何可见度角范围内任一方向上的发光强度应不大于4.3.1中规定的最大值。4.3.2.3对于与制动灯混合的后驻车灯,H-H向下5°及其以下区域内的发光强度允许不大于60cd。4.3.2.4在几何可见度角范围内任一方向上,发光强度应不小于0.05cd。4.3.2.5在图1所示范围内的发光强度应均匀分布,即在该范围内任一测量方向上的发光强度,应不小于该测量方向所在格子规定测试点中的最小值。5试验方法

5.1试验暗室、装置及设备应符合GB4599的规定。5.2配光测试时的电压或光通量

5.2.1对于不可更换光源式驻车灯,应在13.5V或28.0V电压下进行测量。5.2.2对于可更换光源式驻车灯,应使用相应的标准灯泡,在GB15766.1规定的基准光通量下进行测量。

5.3配光测试前应将灯泡以测试时的电压点亮,使其光性能趋于稳定。5.4配光测试的距离应保证能应用光度学中的距离平方反比定律。5.5从灯具的基准中心观测时,测试设备应保证探测器的张角是在10'至1°之间。5.6在图1中任一测量方向上测量时其角度偏差应不大于15'。5.7测量角度的量度以基准轴线(由制造厂确定)为基准。5.8有几个光源灯具的配光测试

5.8.1对于使用不可更换光源或其他光源的灯具:必要时,制造厂应提供为此类光源所需的特种电源,并在制造厂规定的电压下进行测量。5.8.2对于使用可更换光源的灯具:当安装批量生产的灯泡,在13.5V或28.0V时,其发光强度应介于本标准规定的最大值与按GB15766.1标准规定的该类型灯泡的光通量偏差增加的最小值之间;或者可以在每一个灯泡位置上,依次使用标准灯泡,在规定的基准光通量下测量,并累加每个位置上的测量结果。

5.9色度检验应使用标准光源A(色温为2856K)。对于使用不可更换光源的灯具,则应在13.5V或28.0V电压下进行测量。

6检验规则

6.1驻车灯不同型式的判定

在以下主要方面有差异的,则被认为是不同的型式:389

a)商品名称和商标;

b)光学系统的特性;

c)使用的灯泡或光源类型;

d)灯具的结构、形状。

6.2驻车灯的型式检验

GB18409—2001

6.2.1驻车灯不同型式的判定按上述6.1的规定。6.2.2产品申请认证者应提供:

a)足以识别该型式驻车灯特性的图纸一一式三份,包括配光镜详细的特性结构图,并标明基准轴线(H=:0°,V=0°)、基准中心和安装在车辆上的几何位置;b)驻车灯样灯两只(对于可更换光源式灯具,应包括灯泡)。6.2.3每只样灯应符合本标准4.1和4.2的规定。6.2.4按本标准第5章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每只样灯应符合本标准4.3的规定。6.3驻车灯的生产一致性检验

6.3.1对型式检验合格的产品,用从批量产品中随机抽取的样灯来判定其产品的生产一致性。6.3.2随机抽取的样灯应符合本标准4.1和4.2的规定。6.3.3按本标准第5章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随机抽取的样灯应符合如下要求:a)发光强度的最小限值应至少为本标准4.3.1和4.3.2规定值的80%;b)发光强度的最大限值应不大于本标准4.3.1和4.3.2规定值的120%。6.3.4抽样方案和判定原则,由制造厂和用户商定。390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 18409-2001 汽车驻车灯配光性能》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 18409-2001 汽车驻车灯配光性能》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 18409-2001 汽车驻车灯配光性能》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